新華網 正文
青年社工的初心與堅守:與邊緣青春“拔河”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2020-05-04 15:31:4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福州5月4日電(蔣巧玲)跟蹤服務數月無果,輟學少女依然遊走在邊緣地帶,這是陳媚的無奈與困頓;守護陪伴多日,換來行為偏差少年寒來暑往的問候,這是陳媚的能量與小確幸。

  青少年社工這個職業賦予她憂喜,卻也是她的初心。2015年,大學畢業後的陳媚,為不負所學,加入福州市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成為一名青年社工。轉眼,她從事青少年社會服務已經五年。這個“五一”,她在迎來難得的假期之前,還是抽空入戶走訪了涉案青少年小飛(化名),了解他的近況和需求,並與他一同制定了一份《觀護幫教協議》。

  “和這類青少年交流,接納和‘去標簽’很重要。不能以問題的視角看待他們,應該平等交流,多引導,多陪伴。”陳媚説,她所服務的行為問題青少年、邊緣青少年和涉案青少年,年齡主要集中在13歲到18歲之間,他們多數家庭關係緊張,有較強的反叛情緒。“和他們溝通,要用同理心去對話,適時‘自我暴露’,和他們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歷和感受,畢竟誰沒有過青春期呢。”

  由于經常為邊緣青少年和涉案青少年開展個案幫扶,陳媚時常要出入溜冰場、奶茶店、漢堡店、商場、遊樂場等青少年經常聚集的地方。時間長了,她不僅了解了這個群體特有的語言文化,還能在交流中“學以致用”。比如,“DD我”“加我NSS”“幫K”,這些原來聽不懂的話,現在也成了她“工作語言”的一部分。

  “學校的邊緣青少年,要讓他們達到很大的正向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能促成他們行為向正向轉變,緩解或減少不良行為。”陳媚説,自己曾經幫扶過一個16歲青少年,他有過偷盜行為,排斥課業,遊離在失學邊緣。通過長期跟進,開展心理輔導、行為矯正、素質拓展,並介入緩解家庭關係等一係列幫扶措施,他們把他從邊緣地帶拉回來,讓他最終回歸校園;還有一位行為偏差少年,參加活動時對陳媚直呼其名,幾個小時的活動下來,因為受到鼓舞和感染,竟然改口稱其“陳媚姐”。正是這些可見的改變和細小的感動,給了她堅守的力量。

  社工工作,助人也自助,這是陳媚的另一種職業獲得感。這幾年,因為帶著邊緣青少年一起參加活動,並作為隊員之一,和他們共同探索,陳媚在專業領域上不斷深化、提升。同時,在鼓勵青少年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陪著他們自學的過程中,陳媚也掌握了許多新技能,比如彈吉他、烘焙和美甲。

  “有些人會以收入高低來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壞,但我覺得,社會價值和自我獲得感更重要。”陳媚説,目前,社工這個職業的社會認知度並不高,但基于它的重要性,前景可期。未來,她仍會堅守初心,自助助人,用時間陪伴成長,用生命影響生命。

陳媚與同事們討論幫扶措施。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陳媚和其他青年社工開展個案研討。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陳媚在梳理服務對象的社會關係。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陳媚及時做好服務項目進展記錄。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入戶走訪前,陳媚和同事對青少年的相關情況進行再次梳理。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陳媚與同事走訪涉案青少年,了解他的近況和需求。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陳媚在對話過程中及時記錄需求。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入戶走訪。新華網 蔣巧玲 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立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垃圾分類在社區
北京:垃圾分類在社區
三峽水庫持續騰庫防汛
三峽水庫持續騰庫防汛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倫敦亮燈致敬醫護人員
倫敦亮燈致敬醫護人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50211259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