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2020-10-20 08:41: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年輕的深圳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卻曾因缺少文化底蘊被視為“文化沙漠”。

  40年的城市發展,是經濟騰飛的歷程,也是文化繁榮的歷程。

  早在2003年,深圳率先提出“文化立市”的戰略。2008年,深圳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稱號,明確了“以設計推動制造型經濟向創意服務型經濟轉變”的戰略發展目標。

  近年來,深圳在文化創新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創意設計、動漫遊戲、建築設計、文化會展等産業的快速發展,為深圳打造了一張又一張新名片。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10%。文化産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在深圳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深圳創造”和“深圳設計”也得到民眾認可,越來越多的産品斬獲國內外設計、創意獎項。

(深圳特區40年)(1)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視效創意公司點石數位,設計師在創意階段進行“頭腦風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點石數位成立于2003年,主要從事廣告短片、三維動畫、電影特效制作,在廣告、視效和動畫等領域的國際賽事上屢獲金獎。

(深圳特區40年)(2)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視效創意公司點石數位,設計師測試制作完成的動畫。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特區40年)(3)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10月16日,在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視效創意公司點石數位,設計師在進行畫面創作。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特區40年)(4)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的城中村玉田村裏,樓棟之間裝點著由年輕設計師團隊“爍設計”打造的樓棟號標識(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特區40年)(5)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在有著“中國油畫第一村”之稱的深圳市龍崗區大芬村裏,藝術家陳求之在進行書法創作(2019年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特區40年)(6)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在有著“中國油畫第一村”之稱的深圳市龍崗區大芬村裏,藝術家陳求之和女兒陳山葉(右)查看藝術作品的衍生品(2019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陳求之夫婦于2006年起在大芬村舊民房基礎上設計修建太陽山藝術中心,作為自己的藝術書法創作基地。陳求之的女兒陳山葉在美國學習藝術創作後歸來,為父親的作品開發出係列衍生品。

(深圳特區40年)(7)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這是2019年5月16日拍攝的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當屆文博會共吸引來自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2.1萬余名海外展商前來參會、參展和採購。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特區40年)(8)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在位于深圳南海意庫的景觀規劃設計公司奧雅設計,設計人員在工作(2018年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奧雅設計總部位于深圳知名文創基地“南海意庫”,辦公場地曾是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使用過的廠房。

(深圳特區40年)(9)從“文化沙漠”到“設計之都”

  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觀眾與深圳文創企業華強方特打造的《熊出沒》中的動畫形象合影(2014年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糾錯】 責任編輯: 萬芷伊
載入更多
天山腳下稻花香
天山腳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9112663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