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湖南答卷的精神密碼
2020-03-28 16:24:30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019 年 11 月 13 日,汽車從湖南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上通過。矮寨特大懸索橋建成通車後,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成為吉首市發展旅遊文化産業新的“發動機” 陳澤國攝 / 本刊

  ◇脫貧攻堅如滾石上山,越往前越難。一場艱苦戰役,必有一支不怕犧牲的隊伍

  ◇湖南答卷背後,銘刻著“吃得苦,霸得蠻,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密碼

  ◇脫貧攻堅不是一張方子治百病,而是一把鑰匙一把鎖

  74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92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3.43%降至0.36%。

  2020年春天,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宣布,殲滅了千年貧困的最後堡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大考中,如期交出湖南答卷。

  這場仗,湖南靠什麼贏?

  湖湘自古重精神。答卷背後,銘刻著“吃得苦,霸得蠻(執著,有幹勁),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密碼。

  三湘兒女敢為人先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古以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就是湖湘精神的鮮明標簽。如今,它成為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湖南定位。

  一場全盤戰役,不能沒有探路者、排頭兵。精準扶貧方略提出6年多以來,湖南堅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貫徹落實,趟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好路子。

  這條好路子,好在可復制、可推廣。十八洞經驗在許多地方開花結果。首倡之地踐行首倡之為,首倡之為貢獻瀟湘智慧——這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關頭,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政治擔當。

  一場持久戰役,要有一套靈活應變的戰法。探索“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産業扶貧模式;以“互聯網+監督”手段建設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防范扶貧微腐敗;開展中國社會扶貧網試點,實現捐贈者與受捐者互動對接……湖南一係列改革創新舉措獲得好評。

  脫貧攻堅如滾石上山,越往前越難。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時機,只有改革方法創新手段,才能經得起歷史檢驗。

  一場艱苦戰役,必有一支不怕犧牲的隊伍。“兒已決意以身許國”,90多年前,紅軍將領王爾琢寫下這樣的托孤書。在其家鄉湖南石門縣,退伍老兵王新法為貧困村架橋、引水、修路。2017年,王新法在工作中突發心梗去世,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倒下的除了名譽村長王新法外,還有縣委書記黃詩燕、扶貧隊長龍俊……

  2014年以來,湖南在51個貧困縣累計派出3.5萬支駐村工作隊,有59名扶貧幹部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盡銳出戰,越戰越勇,這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湘人血性。

  恪守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共産黨人堅持的思想路線。脫貧攻堅,更是容不得半分馬虎,容不得作假浮誇。素有“求真務實、經世致用”文化傳統的湖南,以扶貧實踐證明:實幹方能出實效。

  實事求是,首先體現在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上。不搞高大上項目,不大拆大建,是湘西十八洞村脫貧攻堅堅持的原則。這個備受關注的苗寨會當家、算細賬,利用原有條件開展微建設和微改造,既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又留住了美麗鄉愁。

  在脫貧攻堅中,不搞好高騖遠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而是充分考量基層實際需求和現實能力,做好事、辦實事,獲得了群眾的認可。

  實事求是,同樣體現在精準藥方、繡花功夫上。利用大數據動態手段摸清底數;100所“芙蓉學校”建在教育資源最緊缺的地區;失學輟學勸返率、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率均達100%;為貧困戶開展扶貧車間精準就業、小額信貸精準金融……

  每一個數據背後,都站立著千千萬萬渴望擺脫貧困的個人和家庭。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精準。找準對象,抓準痛點,才能真脫貧,脫真貧。

  實事求是,還體現在天時地利、因地制宜上。湖南洪江等多地依靠土壤檢測,編制每個村的産業發展指導目錄;永順獼猴桃、炎陵黃桃、隆回金銀花等特色産業發展均超10萬畝,每畝帶動貧困群眾增收5000至10000元……

  貧困,既是千年共性難題,更有各地個性需求,湖南探索的“一縣一特、一村一品”工程,以顯著成效説明:脫貧攻堅不是一張方子治百病,而是一把鑰匙一把鎖。

  紅色基因不忘初心

  英雄輩出的三湘熱土,滋養著理想信念,蘊藏著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是共産黨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1934年底,地處湘黔桂交界的通道侗族自治縣,農民楊再能為紅軍指路前往貴州,紅軍贈他一盞馬燈照亮回家路,魚水情深代代相傳。80余年後,侗錦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當選為貧困村村支書。這位黨的十九大代表,將織錦技藝無償傳給村民,帶動通道縣4000余人致富。今年2月29日,通道縣脫貧摘帽。

  跟著黨員幹,能把幸福盼。從長徵到脫貧,在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役鬥爭中,湖南用實踐證明: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是我們的制度優勢,更是使命初心。

  紅色基因,是牢記一切為了人民。2019年,湖南吹響了殲滅最後一批貧困堡壘的號角,新春上班第一天,湖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隊,20位省領導分赴20個貧困縣調研,他們走村入戶,與貧苦百姓圍爐而坐,話家常,問難處,商良策。

  人民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是湖南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向人民群眾最憂、最怨、最盼處發力,這是脫貧攻堅中的以人民為中心。

  紅色基因,是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湖南新化縣,每人平均耕地不足半畝的油溪橋村,基層黨組織鼓舞、帶領村民,憑著雙手一鋤頭一鋤頭地開山劈石、壘壩修田,以3000元花費完成了預算16萬元的管道溝通挖掘施工項目。

  脫貧的人間奇跡,以人民為底色,靠人民的奮鬥書寫。扶貧先扶志,激活了內生動力,吃得苦、霸得蠻的湖南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成為脫貧攻堅無窮力量的源泉。

  2019年12月26日,藍白相間的和諧號動車沿著黔張常鐵路,駛入湖南張家界桑植站。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犧牲的老區桑植,從此告別不通鐵路的歷史。三個月後,桑植縣作為湖南最後一批貧困縣之一,脫貧摘帽。

  路通了,向往也更遼遠。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是告別千年貧困,湖南亦不止步于此,不志滿于此。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決戰全面小康的歷史關頭,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三湘四水徐徐鋪展。湖南號列車,正開足馬力,駛向下一個春天。(《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紫淩 袁汝婷 席敏)

+1
【糾錯】 責任編輯: 左梔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武漢軌道交通部分恢復運營
武漢軌道交通部分恢復運營
內蒙古:巡護踏查 保護候鳥
內蒙古:巡護踏查 保護候鳥
重慶萬靈古鎮引客來
重慶萬靈古鎮引客來
陜西西安:桃花灼灼鬥春芳
陜西西安:桃花灼灼鬥春芳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5511257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