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中國節)你知道重陽節為何要“遍插茱萸”嗎?
2017-10-28 08:45: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九月九、“踏秋”節。重陽之説,與“九”相關,源自《易經》以陽爻為九。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陽。九又與久重音,因此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日,取親情、友情長久之意。九為單數大者,故重陽又與敬老、老人合意,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重陽食糕,是很重要的傳統,糕與“高”同音。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重陽糕品種很多,主要有菊花糕、萬象糕、獅蠻糕、食祿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九月九為重陽,酒又為陽水,重陽的酒更是最好的陽水,能壯筋骨、補髓延年、益壽耐老。菊花酒因而被視作重陽必飲,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長命酒”。

    用菊花釀酒,自漢魏起就有成法。以煉丹著稱的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密封置室中,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是為民間最尋常普遍的做法。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春天開白花,秋天結紫黑色果實,氣溫強烈,可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還可治霍亂,根可殺蟲,佩茱萸可以防蚊蟲叮咬。

    重陽節前秋雨連綿,時常整日不見陽光,陰霾的天氣容易讓人精神萎靡,衣物也易霉變。茱萸結果正當重陽,又有消毒、防蟲的功效,于是佩茱萸就成重陽習俗的一部分。

​ 

    關于“迎霜宴”的最早記載始于明代,《明宮史》記載:“九日,駕幸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臺登高。喫(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


    至于為何要吃麻辣兔,有種説法是“霜為素白,霜兔即為白兔”,重陽常在霜降之前,故要迎霜,吃迎霜兔。另一種説法是,重陽吃兔的習俗源于契丹,《燕北雜記》載:“遼俗,九月九日打圍,賭射虎,少者為負,輸重九一宴席。射罷,于地高處卓帳,飲菊花酒,出兔肝切生,以鹿舌醬拌食之。”


    風箏又名紙鳶、鷂子。自古相傳,重陽時有放風箏的習俗。在北方,春秋兩季都是少雨時節,天晴多風,以清明、重陽為界,都是放風箏的好時候。而在南方,春季多雨,清明時節雨紛紛,大半放不了風箏的,只有重陽時,天高雲淡,風輕日明,風箏才可乘風而上。


    清嘉慶《澄海縣志》載:九月重陽,“是月競放風箏”,清光緒《潮陽縣志》也説:重陽,“兒童多放紙鳶”。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兩宋時期,民間重陽賞菊的風氣極盛,無論皇族還是百姓,皆傾城出動,北宋東京菊花品類之繁,達七八十之多。酒家還會把菊花扎成門戶,招徠客人。到了明清,菊花更是成為市井必備,被堆砌成山紛列于商鋪酒肆門前,終究要去爭奇鬥艷了。


    相傳,每年重陽時,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省親,父母則會在家裏準備米糕、菊花酒,和女兒一敘離別。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有記:“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食花糕。”古時女子成婚後,輕易不能回娘家,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相夫教子,服侍公婆,一年下來,難免煩惱,重陽回家省親,正好抽身而歇,在家人處尋些慰藉。在當時,這甚至成為妻子的一種權利,“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詫,小妹則泣”。


    古人于重陽時登山,往往是與“踏秋”聯繫在一起。所謂“踏秋”,不外乎飲酒作樂。因而登山是野遊,戴茱萸是遊戲,喝菊花酒吃菊花糕,更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重陽之于古人,遊樂成分居多,而由于必飲酒,更是有狂歡的意思。“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風落帽而不覺,月下醉而起舞。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 晏幾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

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魚幹飄香秋意濃
魚幹飄香秋意濃
黃河壺口瀑布彩虹高挂
黃河壺口瀑布彩虹高挂
華盛頓秋意濃
華盛頓秋意濃
第45屆東京車展搶先看
第45屆東京車展搶先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86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