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對話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著艦指揮官張敏
2020-04-03 09:15:47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著艦指揮官張敏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指揮。資料圖片

    暖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張敏身上。這位年輕的海軍少校,眉心刻著深深的紋路,黝黑的臉龐上是海風和烈日灼下的印記。

    張敏今年32歲。32歲,成家立業初為人父的他,已是飛行大隊大隊長。3個月前,張敏剛剛就任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航母艦載機著艦指揮官(英文簡稱LSO)。

    年輕,意味著無限可能。張敏是這支部隊最年輕的LSO,和這支年輕的部隊一樣,在時代的推動下乘風破浪,負重前行。某種意義上,他和戰友們肩上扛著一個軍種轉型的重擔,承載著一個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

    “沒有人民海軍全面推進轉型建設、大力發展航母事業,我就沒有機會來飛艦載機,更沒有機會成為LSO。”張敏感到十分慶幸。

    LSO,是伴隨航母事業發展才出現的新戰位。這既是張敏本人的新戰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發展、走向遠海大洋必須有的新戰位。

    站在岸基LSO工作站,張敏拿著話筒開始進行又一批次艦載戰鬥機模擬著艦指揮。

    遇上最好的時代,成就最好的自己

    走進張敏的宿舍,最引人注目的是墻上的一張地圖,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筆畫滿了各類線條和標記。

    這些線條和標記,是張敏這些年駕駛戰機飛過的航跡匯聚而成的軍旅人生。站在這張地圖前,張敏時常會想起這條航線的起點。

    學生時代,張敏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駕駛“飛鯊”艦載機上航母。大學畢業前,他已經和一家國企簽約。沒想到,學校網頁上的一條招飛資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一路層層選拔,張敏最終脫穎而出。

    2013年7月,從空軍航空大學畢業的張敏被分配到南方某機場。那裏部隊裝備的是先進的國産岸基殲擊機,但張敏的心裏總有一點點“不滿足”。

    不久之後,張敏聽説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組建成立。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支艦載戰鬥機部隊,也是航母編隊戰鬥力的核心、海軍新型作戰力量的代表。他很想去。

    夢想的種子一旦埋下,追求目標的力量便勢不可擋。張敏刻苦訓練,1年半之後就擔負起戰備值班任務。

    這時,艦載機部隊到單位選拔飛行員的消息傳來,張敏迫不及待地報了名。

    部隊領導不舍得:這麼好的苗子,在這邊發展勢頭挺好,換機型,又得從頭開始……

    家屬有想法:剛穩定下來,又要到千裏之外的陌生地方去。

    靠真心誠意,張敏説服了領導,又做通了家屬工作。他的理由也很簡單:“作為飛行員,有機會我想飛得更高、更遠!”

    最終,張敏從眾多報名人選中脫穎而出,就像當年衝出重重選拔招飛成功一樣。

    張敏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他經常説,“我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其實,這不是張敏一個人的幸運,這是他們這一代飛行員的幸運。

    和張敏同一個班次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如今早已經全部成功上艦。像張敏這樣擔任LSO的,也有不少。相鄰幾個班次的同學都已經成長為部隊的骨幹力量,成為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先鋒。

    “遇上最好的時代,就要成為最優秀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張敏在感謝時代的同時,也在努力讓自身更匹配、更適應這個時代。

    來到艦載機部隊的4年多,張敏見證並參與了這支部隊發展的很多重大轉折和全新突破。他是我軍航母建設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推動者,這是時代賦予他前所未有的人生際遇。

    去年,組織決定培養張敏為LSO,張敏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為了盡快掌握指揮技巧,每個飛行日,張敏只要不飛行,就搶著去LSO工作站學習。從觀摩到見習,張敏一點點地觀察、記錄、領會、模倣,回到宿舍又反覆琢磨練習,越來越得心應手。

    從空軍到海軍,從駕駛岸基殲擊機到駕駛艦載戰鬥機,再到如今擔任LSO指揮艦載機著艦,張敏以一種加速度的方式成長著,就像這支年輕的部隊加速發展一樣。

    托舉他加速成長的,是人民海軍加速推進轉型建設的鏗鏘步伐,航母戰鬥力建設的背後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支撐。

    這裏是最佳的視角,也是最危險的位置

    在遼寧艦飛行甲板左舷後部,有一個1平方米左右的區域。從這個角度望去,準備著艦的“飛鯊”艦載機正迎面朝這裏飛過來,姿態、高度、方向清晰可見。

    這裏,就是遼寧艦的LSO工作站。

    這裏是觀察航母艦載機著艦的最佳視角。它源于世界海軍強國百年航母的發展經驗,也源于他們從千百次艦載機著艦事故中吸取的教訓。

    在座艙裏,飛行員對艦載機著艦偏差和趨勢判斷有時候並不是很精確很及時。但是,站在這個最佳視角,LSO可以及時發現飛行員看不到的偏差資訊和發展趨勢。作為LSO,張敏經常對飛行員們説:“你必須相信我,但我不一定相信你。”

    這裏是最好的位置,也是最危險的戰位。艦載戰鬥機著艦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回顧世界航母史,艦載機飛行安全事故有大約80%發生在著艦過程中。在LSO工作站指揮時,艦載機著艦挂上攔阻索的那一剎那,LSO跟戰機的間隔只有三四米。毫不誇張地説,LSO是在“刀尖”上指揮“刀尖舞者”。

    去年10月,張敏第一次拿起話筒模擬指揮著艦。雖然已經在工作站觀摩見習了數百架次,他還是有些緊張。

    看著戰機進入下滑航線,張敏手持話筒,盯著高速相機投射的螢幕不敢眨眼。看到戰機代表的點在螢幕中心偏左的位置,張敏在下達指令的那一瞬間,突然意識到視角與飛行員不同,頓時心裏一驚……

    現在張敏岸基指揮已經遊刃有余,但第一次模擬指揮著艦的經歷讓他刻骨銘心:“若是真實著艦指揮時發生類似錯誤,後果不堪設想!”

    危險和困難,遠不只這些。

    工作站露天設置,LSO要忍受搖晃、噪音、大風和輪胎摩擦地面産生的膠煙。由于整個指揮過程要求很精準,到了工作站,LSO不便佩戴更多的防護設施。加之長時間在外風吹日曬,皮膚黑、皺紋多、老得快,成為LSO的獨有特徵。

    冬季,北方的溫度接近-20℃。夏季,航母甲板溫度能達到50℃。這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溫差,讓LSO飽嘗“人間炎涼”。

    在別人眼中,張敏是飛艦載戰鬥機的“明星”,LSO更是“明星”中的佼佼者。然而,光環的背後,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面對全新的崗位、全新的領域,張敏時刻保持“線上”,如履薄冰。拿起話筒的那一刻,張敏才知道“著艦指揮官”的分量有多重。

    除了可以預見的危險和挑戰,張敏還要承擔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在艦載戰鬥機著艦過程中,飛行員幾乎完全信任並聽令于LSO。“整個航母上的人員、裝備安全都係于你一身。一旦飛機撞上航母,後果難以想像!”

    對于踏入LSO門檻的張敏來説,以後的路還很長。“我有信心,下一個航段任務,我要挑戰艦基著艦指揮。”

    “艦基工作站是航母上危險最大、責任最重、環境最惡劣的戰位。”從到岸基LSO工作站觀摩的第一天起,老LSO們就一直向張敏重復這樣的話,但這裏仍是新LSO們最向往的戰位。

    為什麼他們如此義無反顧?

    “這是繞不過去的坎,我們這些‘先行者’必須直面挑戰。”張敏説。

    沒有LSO,就沒有艦載戰鬥機順利著艦

    結束一天的緊張飛行訓練,飛行員們返回內場。此時,LSO的工作還未結束。

    張敏要仔細分析每名飛行員的進入點距離、次數,迎角、高度等各類數據,以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最終形成訓練品質評估報告。

    針對每名飛行員的特點,張敏還要思考如何克服偏差的辦法,幫助他們在下一架次模擬飛行中,更精準地進入航線並順利完成著艦。

    “比如,數據顯示有一名飛行員一半的飛行架次中迎角大,LSO就要在下次指揮中,提前去提醒他。”張敏説,每個人的性格、技術特點不同,對同一種密碼做出的反應也不同,這就需要LSO科學把握,適當調整語氣。

    對于LSO指出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每一名艦載機飛行員都會認真對待。他們知道,“LSO是艦載機著艦的真正主宰”。

    張敏對這句話感同身受。在他看來,擔任岸基LSO指揮已經如此不易;艦基指揮,尤其是夜間著艦指揮,更是難上加難。

    艦載機著艦,條件和環境十分嚴苛和復雜。在涌浪的作用下,飛行甲板可能會出現縱搖、橫搖、升沉等運動,同時風向、風速復雜多變,高速前進的航母尾甲板産生的艦艉流場也會對著艦下滑軌跡帶來擾動。

    置身戰機座艙,飛行員難以精準感知現場環境,只能依靠LSO的密碼。因此,LSO必須及時、準確引導飛行員修正軌跡偏差、調整飛機姿態,確保艦載機著艦精準、安全。

    安全、迅速地回收艦載機,是這支部隊自行編撰的《LSO參考手冊》裏規定的第一條職責。簡單一行字,以張敏為代表的LSO們卻要付出難以想像的汗水和努力。

    “上一架次是東風,下一架次可能是西風。LSO要根據不同時間風和浪的方向、大小隨時做出調整。”張敏説,這些常人看似不經意的因素,哪怕再小,也都會影響到艦載機著艦的安全。

    “LSO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除了飛行技術要很過硬,LSO要會看晨光、昏影、海況、洋流,會分析數據,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

    張敏説,LSO在著艦指揮時發出的簡潔密碼,是長期厚積的綜合能力,在幾十秒內的薄發。這個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論、豐富的經驗、過硬的心理,還需要強大的數據為支撐。

    過硬技能和豐富經驗主要靠LSO自身經年累月地練習,還需要收集各個海域的洋流、水文、氣象等大數據資料,綜合處理後給出科學建議。每次著艦指揮,LSO都會提前熟悉所在海域的海況和氣象,為的就是在指揮著艦時更有底氣。

    目前,我國LSO培養主要採用以老帶新的方式,而國外的培養更加成體係、科學化。

    張敏説:“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首先我們必須得承認差距,然後在奮起直追中縮短差距、提升能力。”

    向海圖強,民族復興。張敏經常會思考這個話題,這是這支軍隊必然要完成的使命,也是自己未來甚至一生都要為之奮鬥的目標。

    離開張敏的宿舍時,再次望向墻上的那張地圖。記者相信,這張地圖上將會劃上更多的線條和標記,它們匯聚成的航線,會隨著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步伐,延伸到遠海大洋。

+1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清明時節粿飄香
清明時節粿飄香
武漢:熟悉的味道慢慢回來
武漢:熟悉的味道慢慢回來
春到武夷生態美
春到武夷生態美
多管齊下護林防火
多管齊下護林防火

01016015000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54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