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800多條市民金點子 共同暢想五年後上海什麼樣
2020-10-13 09:41:12 來源: 新民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編者按:

  未來五年,上海會是什麼模樣?6月1日起,中國上海門戶網站、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市發改委門戶網站發布“暢想上海未來五年·聽你説”,截至目前,已收到市民建議800多條。這些“好聲音”“金點子”,是市民對美麗上海的期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這一條條建議,正在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和努力作為中,轉化成一件件“民生工程”……

  制圖 董春潔

  圖説:金陵東路北側(寶興裏)舊改項目 記者 楊建正 攝

    【舊區改造】

    建議多措並舉解決“三難”

    燒飯難、洗浴難、如廁難,許多年來,“三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居住在舊小區、舊住房裏的市民。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舊改力度,但依然任重道遠。因此,我們建議:全面排摸,制定舊改計劃;一宅一策、多措並舉,推進舊房改造;多方集資,落實改造保障。

    建議人:呂虹等市民

    調查 保留風貌顧及民生

    黃浦區寶興裏當初限于資金平衡困難、“留改拆”關係處理難、扶持政策落實落地難等,遲遲沒有被列入舊改計劃。戶均面積僅12.6平方米,一家幾口吃喝拉撒都擠在一個小空間裏;不少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要來回幾百米倒馬桶;有的居民嫁到這裏幾十年,從小姑娘熬成了老太太。

    舊改拖不起,居民群眾更等不起。于是,一條以“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為總體思路,以“市級統籌要更有力、區級落實要更有效、街道配合要更細致”為基本原則、以“地塊平衡、區域平衡、全市平衡”為核心方法的超大城市舊改新路徑,在寶興裏的“啃硬骨頭”中逐漸清晰。

    同金融機構簽署舊改戰略合作協議,探索“舊改地塊一二級聯動”,多措並舉籌措舊改資金解資金不足難題;抓住容積率轉移這一核心,推動跨區轉移,探索實施開發權轉移操作路徑解開發權轉移難題。《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明確風貌評估後“留改拆”具體要求,解“拆和留”關係處理難題;明確“一地一方案”,妥善處理解歷史遺留“毛地”難題;超前布局謀劃,提前想清楚功能開發銜接重點問題,解地塊功能開發難題。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繼續堅持“留改拆”並舉,統籌推進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城市更新、舊區改造與大居建設、住房保障,全市中心城區將基本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裏改造,基本消除手拎馬桶問題。在城市更新中,不僅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風貌和歷史建築,使之可閱讀、可展示,也充分考慮民生功能、公共服務的留存拓展,讓街區更有溫度、更富活力。

    記者 王軍

    【加裝電梯】

    建議借鑒案例提升速度

    近年來,上海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政策和路徑越來越完善,成功案例也越來越多,但總體規模還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希望借鑒推廣成功案例經驗,提速老舊公房電梯加裝,可形成不同樓層出資比例機制,依托社區黨建引領,積極搭建對話溝通平臺。

    建議人:周蘇欣等市民

    調查協商同意才是關鍵

    去年底,上海制定推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若幹意見》,有效期覆蓋“十四五”期間,至2024年6月30日止,不僅門檻降低、補貼增加,更明確了堅持業主主體、推動業主協商、政府分級負責的推進機制,各職能部門不能拖延、推諉、扯皮。

    老房加裝電梯,既是社區治理中的棘手問題,也是創新基層治理的舉措;既是民心工程,也應是暖心工程。從加裝成功的案例來看,政府支援是一方面,居民協商同意才是關鍵。

    市房管局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指導各區加快前期評估,繪制“一張藍圖”,分析判斷哪些可加裝,哪些努力去加裝;指導各區落實搭建社區協商“一張臺子”,為居民協商提供條件;實現項目並聯預審,審批“一口受理”。

    記者 王軍

    【小區河道】

    建議打通治水“神經末梢”

    不少小區景觀河道疏于管理,污泥淤積、綠藻蔓延;有的沿河商鋪肆意搭違,污水混排,導致河水腥臭、蚊蟲肆虐。好好的家園景觀河淪為“臭河浜”,來往居民無不掩鼻而過,實在令人嘆息。

    我們真心期盼,在“十四五”規劃中,能打通小區景觀河這治水“最後一公里”的中斷點堵點,讓上海真正成為生態宜居之城。

    建議人:黃義等市民

    回應 牽住“河長制”“牛鼻子”

    ■市水務局:

    上海已制定推出《關于加強小微水體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構建“權屬人(單位)負責、行業主管部門監管、水務部門業務指導、河長牽頭協調”的責任體係,解決包括住宅小區水體在內的小微水體治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

    今年以來,上海共整治劣Ⅴ類水體3500余條段,劣Ⅴ類水體佔比由2019年底的7.8%降至3%以內。水務部門將牢牢牽住“河長制”這個“牛鼻子”,在已創建首批75個“河長制”標準化街鎮的基礎上,繼續推進90多個街鎮的河長制標準化建設;強化治水“神經末梢”,到2020年底,郊區將有30%的村居建成河長制工作站,形成全社會共同治水護水的強大合力。

    記者 季晟禎 羅水元

    【便民就醫】

    建議拓寬社區支付渠道

    我去楊浦區長海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繳費時發現收費窗口只收現金,不支援微信、支付寶支付。現在連菜場、路邊小攤都能手機掃碼支付,基層醫療機構卻還做不到,實在太不方便了。

    上海正積極構建“首診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體係,要強化大家“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診理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繼續強化“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就診理念。正值“十四五”規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階段,我呼吁社區醫院盡快開通微信、支付寶繳費方式,在服務細節上更加便民。

    建議人:季燕

    回應 建設統一支付平臺

    ■市衛健委:

    目前上海大部分公立醫院已接入銀聯、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方便患者支付醫療費用。但由于各區信息化發展程度略有差異,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尚未能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上海市健康資訊網三期工程中“醫療雲”項目將以移動應用為切入點,建設醫療服務統一支付平臺,待項目建設後,將有效緩解該現象。

    在楊浦區,大橋社區和定海社區這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支援移動支付方式。同時,楊浦區準備建設全區范圍的移動支付平臺,待審批通過後,將逐步推開使用。

    建議推廣PICC護理服務

    我岳父是直腸癌患者,手術後需輸液化療,為此植入PICC靜脈導管。老人每2周要去一次醫院,進行PICC靜脈導管的衝管和貼膜更換等日常護理。苦惱的是,家門口的南翔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PICC維護服務,我們只能驅車近1小時前往腫瘤醫院。我建議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PICC護理服務。

    建議人:王曄

    回應附近已開相關門診

    ■市衛健委:

    南翔鎮附近有南翔醫院和嘉定區中心醫院,已開設PICC維護門診。市衛健委組織專題研究,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PICC維護護理和門診服務。

    目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開設PICC維護門診25個,覆蓋金山、青浦、浦東、閔行、奉賢、松江、徐匯7個區,並在逐步推廣。根據《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務辦法》,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和老人到府提供基本醫療和社區護理等服務,最新的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務項目清單就包含“PICC維護”。下一步,將落實便民服務資訊公示,在市、區衛生健康委網站上公示本市開設PICC維護、傷口換藥、社區康復護理等特殊專科護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址。

    記者 夏韻

  圖説:閔行區吳涇鎮浦江第一灣公園 記者 張龍 攝

    【一江一河】

    建議控制臨水建築數量

    黃浦江、蘇州河兩岸要建成世界級濱水區,必須傳承和保護好城市風貌特色,做深做實城市色彩、公共空間、休閒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

    黃浦江、蘇州河岸線應實施最嚴格的規劃決策審批,合理設立一江一河岸線保護帶,控制臨水建築物數量和高度,原則上禁止新規劃和建設任何商業目的的建築物。

    要做好土地儲備。黃浦江在流經閔行紫竹高新區有一個大轉彎,形成“L”形直角的獨特河道景觀,這就是“浦江第一灣”。這裏尚處于未大面積商業開發的原生狀態,有大量土地資源可供低成本開發利用,屬真正難得的“大衣料子”。

    建議人:周瑞等市民

    回應已保留“戰略預留區”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今年8月,《黃浦江沿岸地區建設規劃(2018-2035)》《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2018-2035)》發布。按照建設世界級濱水區的總目標,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將分別打造成“國際大都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和“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區”。本次規劃范圍為:黃浦江自閔浦二橋至吳淞口,長度61公里,進深2公里至5公里,總面積約201平方公里;蘇州河上海市域段,長度50公里,中心城段進深1公里至3公里,郊區區段進深2公里至8公里,總面積約139平方公里。規劃中已對該范圍內作統籌規劃,也提出了延伸貫通的規劃要求。

    根據“上海2035”總體規劃,在一江一河沿岸,閔行區紫竹高新區所在的吳涇地區、楊浦區復興島、浦東新區的高化地區等都已被列入“戰略預留區”,近期僅做土地收儲和生態修復,為城市未來發展以及重大國家戰略預留空間。

    記者 夏韻

  圖説:青浦區金澤鎮蓮湖村 記者 楊建正 攝

    【特色小村】

    建議“千村千面”傳承鄉脈

    上海郊區眾多農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既有松江黃橋村、青浦蓮湖村等環境特色小村,又不乏閔行革新村、松江下塘村等建築特色小村。

    “十四五”期間,應當把打造“特色小村”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特色小村”建設規劃和方案,在農業底色上繪就“千村千面”,讓綠水青山同時也是金山銀山,留下鄉韻、記住鄉愁、傳承鄉脈。

    建議人:陳安傑等市民

    回應提升“顏值”多元發展

    ■市農業農村委:

    上海正在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

    理念上,將立足特色發展,找準功能定位。

    內容上,注重提升“顏值”,突出鄉村治理。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提升鄉村的氣質和韻味,挖掘傳統優秀文化。

    投入上,構建多元機制,推動持續發展。如嘉定區向陽村、奉賢區吳房村成立了由鎮、村、社會資本三方合資的運營主體公司。

    管理上,推動整合聚焦,強化機制放活。各條線資金、政策著力向示范村聚焦,各級政府深入推進涉農領域“放管服”改革,支援地方主動作為。

    到2022年,全市將建設9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2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實現1577個行政村人居環境整合全覆蓋。

    記者 季晟禎

    建議一館一弄一園一線

    西起思南路東至黃陂南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復興中路,密集分布建黨時期的重要革命舊址、舊居,上海應將這一區域開辟為“中國共産黨初心地瞻仰區”。

    規劃一個係列館,凸顯中國共産黨誕生地主題;打通一個弄堂,開辟漁陽裏百米紅色走廊;營造一個公園,增強初心地儀式感;開設一條專線,貫通紅色革命舊址。

    建議人:陳安傑

    【紅色文化】

    調查明年新館對外開放

    2019年8月31日,中共一大紀念館開工,新館建設全面啟動。該項目選址緊鄰中共一大會址,位于上海市黃浦區黃陂南路興業路口以東。

    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的建設,將對發掘中國共産黨的文化基因、精神靈魂和歷史根脈,追尋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傳承信仰之光和理想之火,建設好、守護好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成後的紀念館,將以中共一大會址、瞻仰宣誓大廳、新館展示廳為主要展示空間,展陳設計以初心使命貫穿全篇,全面講好建黨故事,深入闡述建黨精神。

    為迎接建黨百年,中共一大會址和中共一大代表宿舍舊址(博文女校)的修繕保護工程也即將啟動。

    明年七一,中共一大會址將與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同步向公眾開放,成為展示建黨光輝歷程和偉大建黨精神的城市地標。

    記者 王軍

    建議長三角進一步聯動

    連續兩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在各方面有力帶動了上海的改革發展與創新。未來,上海應緊緊圍繞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和長三角合作聯動,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揮進博會的溢出效應,通過建立常態化的平臺建設參與機制、優化長三角商貿流通網絡、積極打造長三角機場群、聯動大虹橋及長三角會商旅文等措施,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建議人:王志明等市民

    【進博會】

    回應四個方面推進聯動

    ■市商務委:

    一是要建立常態化平臺建設參與機制。上海將加快打造成為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將大力拓展保稅展示交易常態化模式,深化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功能,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長三角進口商品展示中心新地標。

    二是優化長三角商貿流通網絡。《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協議》已經簽訂,將進一步加快推動港航物流資訊接入,實現物流和監管等資訊的全流程採集,為長三角企業提供更好的“通關+物流”服務。

    三是積極打造長三角機場群。將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規劃》的要求,積極發展現代臨空經濟,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培育長三角地區航空經濟産業群。

    四是推動大虹橋及長三角會商旅文聯動。用好進博會場館精品旅遊線路等平臺,繼續推動長三角地區會展、商貿、旅遊、文化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 房浩

  圖説:匯東小區車棚改造後煥然一新 記者 李銘珅 攝

    建議非機動車庫需改造

    近年來,上海不少小區電動自行車存在亂停放問題,“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給居民通行、小區環境、消防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相關部門可否結合美麗家園創建,出臺指導性意見,推動各區因地制宜開展非機動車庫(棚)智能化改造。明確標準,既要滿足非機動車規范有序停放需求,又能實現電動自行車集中安全充電要求;共商共建,改造經費籌集可由小區公益性收益出一部分、相關部門配套資金支援一部分,日常維護主要實行自收自支。

    建議人:沙建華等市民

    【車棚改造】

    回應充電更加安全智能

    ■市房管局:

    “住宅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已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市房管局會同市消防救援總隊、市電力公司和各區房管部門,針對小區常見的地下非機動車庫、半地下非機動車庫、封閉式地面非機動車庫和敞開式地面非機動車棚等四類停放場所,提出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的技術性指導意見。

    2019年,上海983個住宅小區新增了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其中,除配套安裝簡易消防滅火設施外,有條件的小區還通過增設門禁智能識別、區域視頻監控、充電實時監測、異常實時報警及報警資訊聯網推送等智能化係統,實現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無人值守。截至今年9月17日,又有625個小區新增了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

    記者 房浩

【糾錯】 責任編輯: 文星月
載入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飄香收獲忙
稻田飄香收獲忙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36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