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第三屆進博會“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智慧醫療論壇”現場,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建議,將智慧抗疫用于其他傳染病防治。同時,有專家表示,實現智慧醫療還需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整合。
信息技術進駐防疫“工具箱”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遠端、高效、智能、便捷的獨特優勢,分析研判疫情,以線上咨詢服務等方式,在防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指出,數字化設備成為防疫“工具箱”裏的工具之一。“過去我們只是報告發病和死亡病例數據,現在,數字化手段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危險因素,例如人員聚集情況、人員移動軌跡,以及到過高危地區的人員和疾病的密切接觸者。”
在張文宏看來,中國取得的抗疫成績中,智慧抗疫功不可沒。
“利用互聯網,利用智慧醫療,可以把醫生都動員起來。後疫情時代,繼續延伸智慧醫療,能夠有效解決其他的公共衛生問題。”張文宏説。
在常態化的公共衛生領域,智慧醫療需要克服哪些關鍵節點?張文宏認為,找到病人很關鍵。“但找到病人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管理病人,如何對病人進行全程的追蹤和治療。所有的傳染病,都需要在傳染期對患者進行管理,當然,並不是要控制患者的自由。”他表示,新冠肺炎中國應對得非常好,但艾滋病、丙肝,都需要用智慧醫療對病人進行跟蹤、進行全流程管理,把醫療資源投到每個病人身上。
醫療大數據共用有待完善
中國幅員遼闊,但優質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如何使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的老百姓,能夠享有智慧醫療?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認為,數字化醫療、互聯網、遠端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互聯網醫院咨詢量極速增長,線上配藥、線上醫保支付,這幾個環節都開始被打通。這對于疫情防控常態化,對于老百姓看病、問診,都有很大的幫助。”蔡江南説。
但理想中的智慧醫療不可能一蹴而就。蔡江南説:“智慧醫療目前在單個點上做得不錯,但從係統上看,醫療大數據還難以完全共用,例如影像檢驗報告、互聯網咨詢記錄、配藥資訊、醫保支付等數據,呈現碎片化特點,很難標準化。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之間,數據如果需要共用,還需要統一的標準,同時也要保護好病人的隱私。”
“‘十四五’期間,信息化工作的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們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升級,健全全民健康資訊服務體係,探索與線下實體醫院、醫療機構多層級的協同,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智慧健康養老、數字化健康管理、智能中醫等新業態,推動智慧健康成為新的增長點。”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齊貴新説。(記者 金 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