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感動73萬網友:一場以“沙海老兵”為主線的紅棗直播
2020-05-24 13:44: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4日電(記者 李志浩)“對于兵團,很多人或許有些陌生。”5月17日下午3點,一位身著白凈襯衫的女幹部出現在電商直播間,簡單的自我介紹後,面對手機前73萬名網友,她談起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這位名叫李靜的幹部,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三團的黨委副書記、團長。知道許多網友還不了解兵團,她開篇就介紹,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兼具屯墾、戍邊雙重職能,既守衛邊疆也助力邊疆經濟發展。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長期駐扎在新疆最艱苦的地區,其中位于南疆的絕大多數基層團場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自然條件惡劣,農作物種植、經濟發展難度大。

  這次李靜走進直播間,就是讓全國更多網友了解新疆兵團,推介來自兵團的高品質農特産品。

  李靜説,“有一群沙海老兵的故事尤為感人,我現在講給大家。”

  71年前,新疆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隨王震將軍“凱歌進新疆”。當年11月底,第二軍五師十五團的1800名官兵剛剛抵達南疆重鎮阿克蘇,還來不及松開綁腿,接到一道緊急的命令,火速進軍和田,趕在元旦前解放和田。

  為了搶時間,一條路程最近也極為危險的路線被選定:從阿克蘇向南直接闖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縱向直抵和田。這條“路”連當地老牧民都望而卻步,少有人活著出去。

  12月3日,1800名官兵徒步強行軍,進入了這片被稱作“死亡之海”的沙漠。天寒地凍,漫天沙塵,又嚴重缺少補給,但這支有著三五九旅英雄血脈的部隊,硬是憑借超人的意志,僅用15天走完755公里的“死亡之路”。

  和田和平解放,戰士們的使命卻沒有結束。為了維護和田地區的穩定,他們進駐城市邊緣的大漠,就地在無垠荒漠中開荒,鑄劍為犁,發展經濟。

  “老兵們軍裝脫了,可軍魂未丟;人走了,但軍魂未走!許多老兵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大漠。他們的忠骨埋在大漠,把忠誠獻給了祖國!”直播中,説起老兵當年的故事,李靜眼睛濕潤。

  71年來,經過數代軍墾人的接力和奉獻,如今的十三團到處都是野生水鳥、野鴨、天鵝等動物棲息,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紅棗、水稻、香梨等農産品頗具規模,十三團在1997年躋身全國百強農場行列。

  李靜最後總結,沒有“沙海老兵”和他們的精神激勵,就沒有兵團如今的瓜果飄香。直播間,不少網友被兵團戈壁變良田的巨變觸動,留言點讚“我愛兵團”“為兵團點讚”“團長辛苦了”……

  緊隨其後走進直播間的是全國道德模范、十三團11連基層幹部尤良英。

  “聽口音,大家猜猜我是哪裏人?”尤良英笑著與網友互動,但一口地道的重慶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當即被網友猜出答案。

  尤良英是重慶人,18歲來到新疆,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三團的一名普通職工,負責紅棗種植,至今已在兵團工作三十年。

  她説,“每個兵團人都有兩個家鄉,一個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另一個就是我們為之奉獻的兵團。”

  因為樂于助人,尤良英先後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道德模范等稱號。

  但于她而言,最在乎的還是紅棗種植。“對于紅棗,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護,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去看看。”尤良英説,“我就想一輩子就幹好一件事,就是種好棗。”

  當天,在團長李靜和尤良英的合力下,直播共計吸引73萬拼多多網友關注,帶動當日拼多多平臺新疆紅棗搜索量上漲217%。18.5噸來自新疆兵團十三團的優質紅棗即將發貨全國。

+1
【糾錯】 責任編輯: 編輯:茹斯坦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2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