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滇粵合力攻堅克難 心手相牽同奔小康
2020-07-07 09:48:37 來源: 雲南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昭陽區産業園的扶貧車間。

永善縣千畝連片藍莓基地。

怒江兩岸發展中蜂産業。

珠海企業到怒江易地扶貧搬遷點開展招聘活動。

瀘水市維拉壩珠海社區。

  東莞、中山、深圳市幫扶昭通市

  建立協作機制 提供産業支撐

  一條珠江,將雲南、廣東連在一起;一場脫貧攻堅戰,山海牽手情深意切。

  “雲南所需,廣東所能。”2016年9月,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廣東東莞市、中山市幫扶昭通市;2019年4月,深圳市又與昭通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關係。4年多來,廣東雲南兩省四市攜手並進,不斷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向縱深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東莞、中山、深圳累計向昭通投入財政資金、社會幫扶資金、企業投資資金共計80多億元,累計選派支教、支醫、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1000多人次,援建扶貧車間70多個,幫助銷售農特産品價值10多億元,免費招收昭通籍初中畢業生就讀職業學校上萬人。截至2019年底,東莞、中山幫扶昭通10個縣(區)已有9個縣(區)脫貧摘帽。據今年上半年監測數據顯示,東莞幫扶的鎮雄已達到摘帽標準。

  聚焦目標任務建立協作機制

  2016年以來,東莞、中山、深圳與昭通4市黨政主要領導堅持每年定期互訪交流,召開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共商扶貧協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廣東省建立省主要領導牽頭、省級職能部門負責、結對幫扶州市的工作機制。在兩省高層重視下,4年多來,東莞、中山就昭通脫貧攻堅困難狀況、存在問題和短板進行調研,制訂《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與雲南省昭通市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和8個專項合作協議》。2019年4月,深圳市加盟粵滇幫扶昭通團隊,根據“1+8”協議,粵滇兩省四市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圍繞執行“1+8”協議和攜手奔小康兩大主要任務,全面開展高層互訪、幹部交流、資金支援、産業培育、勞務輸出、教育衛生幫扶、消費扶貧、組建扶貧車間、“萬企幫萬村”等方面強化溝通協調,搭建協作平臺,完善結對幫扶,拓展協作領域,形成社會化幫扶大格局。

  山海相擁拔窮根。2016年以來,東莞、中山兩市組織47個鎮街、108個村(社區)組團幫扶昭通10個縣(區),並與昭通74個鄉鎮、148個貧困村結對開展幫扶工作,動員433家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昭通345個貧困村。2019年牽手昭通的深圳市,圍繞産業園區開發及項目引進、高原特色産業、頁岩氣開發、人才交流和勞務輸出、校校合作,興辦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國資國企融合發展等方面對昭通進行全方位幫扶。

  推進産業合作強化造血功能

  “數據線引來産業群,産業鏈串起脫貧路。”廣東東莞立時科技有限公司昭通基地總經理米志勇介紹,2018年東莞立時科技公司入駐昭陽區扶貧産業園,主要生産加工手機數據線等電子配件産品。為幫助立時科技補齊産業鏈,去年底東莞市將一家新能源電池生産企業引入昭陽,今年以來共為昭通引進電子類企業14家,正在對接落戶的電子企業有12家。圍繞一根數據線,昭通已經初步形成一個産值超10億元的電子産業集群,帶動了周邊2000多貧困人口就業,年每人平均收入能達到3萬元。

  “改造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産業,富裕一方百姓。”為增強産業扶貧“造血”功能,中山市加大産業扶貧協作力度,引進中山市國資委下屬國企中山興中集團有限公司,會同昭通市國資委下屬國有企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永善縣民營企業雲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扶貧模式發展産業,打造雲南省首個混合所有制東西部扶貧産業協作項目,推動地方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助力貧困群眾增收。目前,該項目已帶動群眾種植方竹10萬畝、小米辣2000畝,通過項目合作和扶貧車間建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000余人脫貧致富。

  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來自廣東東莞、中山的一大批企業紛紛到昭通投資興業,成為昭通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

  強化勞務協作帶動群眾增收

  “我們在中山挺好的,一個月下來工資有4200元,媳婦也能掙到3500元,兩份收入加起來比以前翻了一倍。”電話那頭,顏文國的話語中滿是喜悅。

  顏文國是永善縣溪洛渡鎮新拉村村民,通過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他和妻子蔣勝碧搭乘縣裏的“務工專列”到中山市務工。一起踏上外出務工旅途的,還有喻廷鋒、龍興健等10多個老鄉,他們全都在中山市木林森電子公司上班,主要任務是加工組裝LED燈,每個月都有三四千元的穩定收入。

  昭通是勞動力資源大市,全市320多萬農村勞動力長年外出務工。按照“近抓外出就業為主、遠抓産業培育支撐”的思路,該市變無序輸出為有序輸出,通過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立足企業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準。建立勞務協作議事協調機制,在東莞市、中山市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1個、派駐工作人員33人,全力做好維權服務、聯絡管理等工作。設立1306名勞務輸出村級聯絡員,對接崗位資訊和組織輸送工作。加強與深圳市人才集團、勞動服務公司以及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勞務協作,推動昭通籍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到深圳市穩定就業。強化穩崗補貼、交通補貼等政策支撐,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到府等活動,提升就業幫扶品質,積極引導其消除“不想出去”的思想和“不敢出去”的顧慮,激發貧困勞動力就業積極性和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東莞、中山、昭通3市圍繞聚焦精準對接、實現機制協同,聚焦精準組織、實現動員協同,聚焦精準推動、實現市場協同,聚焦精準落地、實現穩崗協同“四精準四協同”模式,著力提高勞動力轉移組織化程,共舉辦培訓班647期,培訓貧困人口4.53萬人次,2.35萬貧困勞動力實現有計劃、有保障地轉移就業。

  此外,昭通市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強化産業招商引資,支援鼓勵外企帶設備、帶技術、帶訂單創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不斷拓寬就業增收渠道,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目前,全市建設扶貧協作車間16個,吸納1034名勞動力就地務工,實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為脫貧帶來強大的內生動力和有力支撐。

  珠海市攜手怒江州

  立足資源優勢 注入源源活水

  2016年,珠海市跨越山海,與怒江州結親,攜手決戰深度貧困。

  4年來,珠海以“怒江所需,珠海所能”的幫扶思路,用東部之長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後發效應,探索創新,從産業建設到扶智扶志,從技能培訓到勞務輸出,從教育支援到醫療幫扶,傾心盡力,全方位多領域推進扶貧協作工作,真金白銀、真心實意幫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打贏深度貧困攻堅戰。

  産業幫扶引活水

  資金、技術、管理等“發展性資源”豐富,是珠海的強項;氣候、生態、林地等“基礎性資源”富集,是怒江的優勢。根據兩地實際,珠海和怒江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將“強項”與“優勢”結合,推動産業合作建設,為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讓農民賴以為生的土地長出能致富的果實,改變怒江多山缺地、有物缺錢的狀況,強化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清晨,東邊高山剛露出魚肚白,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甲生村村民陳永福就到山上背腐殖土,為種植羊肚菌準備肥料。去年冬季,雖然受到雪災影響,但是陳永福的4畝羊肚菌仍有4.8萬元收入。

  “沒有珠海親人的幫助,我現在還只會種包谷。感謝珠海親人幫我找到這條致富門路。”陳永福開心地説。

  2017年,珠海採取“分散組織生産、集中規模經營和以獎代補”模式,引導怒江各族群眾種植羊肚菌。3年來,珠海幫扶怒江發展了2000多畝羊肚菌,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900余戶3000多人,羊肚菌種植已成為怒江眾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好項目。其中,僅貢山縣羊肚菌種植面積就超過1000畝,惠及1000余戶。

  盛夏,瀘水市老窩鎮老窩河口養蜂基地山花綻放,蜜蜂飛舞,蜂農們正忙著把蜂蜜運往昆明、珠海等大城市。

  2018年5月,珠海市引進珠海何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分散布點養殖、突出技能傳授、保障産品銷售”的幫扶方式,在怒江推廣中蜂活框養殖。截至2019年底,珠海市投入4618萬元,在怒江166個村組布放22750箱蜂群,培訓當地貧困戶2236人,帶動2561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怒江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進城入鎮後,珠海市引導珠海企業到怒江,以“珠海幫扶+公司+貧困戶”的方法,在怒江各扶貧搬遷安置點內建設民族服飾加工、棒球加工等各類扶貧車間15個,吸納以家庭婦女、殘疾人為主的貧困勞動力1030人就業增收。

  2017年至2020年,珠海市已實施對口幫扶怒江産業項目166個,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71億元,涉及特色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種植和中華蜂、家禽水産等養殖産業,以及農産品、民族服裝和手工藝品加工車間、鄉村農家樂等服務産業,使8萬多人受益。

  勞務輸出增動力

  今年3月16日,瀘水市689名外出務工人員,乘坐14輛大巴車到達珠海市鬥門區井岸鎮,開啟脫貧致富的“務工之旅”。

  “這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刻,再苦再累也值了。”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扶貧協作工作組成員李享昌説。

  “窩在山上種包谷,一年到頭掙不著多少錢。到珠海市,只要肯吃苦、肯動腦、肯學習,一個月最低能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幹上幾年,一棟新房就建起來了。”瀘水市古登鄉亞碧羅村村民阿雄華已在珠海務工兩年,對外出務工的好處深有體會。

  怒江經濟社會欠發達,社會發育程度低,工礦企業少,商貿業發展滯後,就業吸納能力弱,廣大群眾大多靠山坡上的包谷地生存,脫貧增收門路非常狹窄。

  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珠海對口幫扶怒江以來,把群眾素質提升、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作為花錢少、受益多、見效快的精準幫扶措施。專門設立怒江州駐珠海市勞務服務工作站,對積極吸納怒江籍勞動力的企業給予社保補貼,對勞務中介機構、村組幹部、勞務經紀人、務工帶頭人、駐廠管理員等參與者,根據轉移勞動力人數和穩定就業情況予以獎勵,引導怒江農村勞動力到珠海務工就業。

  走出峽谷,山的那一邊,是廣闊無垠的大海。

  2018年,福貢縣子裏甲鄉金秀谷村黨總支書記坡相奪帶著41名村民到珠海務工。兩年的務工生活,讓這群習慣于“朝陽下地、夕陽收鋤”的山裏人真正開了眼界、長了見識,轉變了“農民只能在土裏刨食找出路”的傳統觀念。到今年3月底,在珠海務工的金秀谷村村民由原來的41人增加到了273人。

  “讓怒江貧困群眾走出大山到珠海務工,他們只要在穿衣著裝、衛生養成、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我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長、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葉真説。

  珠海、怒江兩地建立和完善了勞動力協作和資訊共用機制、實名制動態跟蹤就業服務機制,先後組織50家珠海優質重點企業赴怒江開展勞動力轉移招聘對接活動40場次。怒江州向珠海市轉移勞動力實現從無到有,僅今年2月20日至今,就有5524名怒江人到珠海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237名。

  長效機制強活力

  “貢山羊肚菌種植廠的建設要抓緊進行,把羊肚菌種植致富經驗傳授給更多貧困群眾。”淅淅瀝瀝的雨中,貢山縣副縣長、珠海市金灣區派駐貢山縣工作小組組長李海清與貢山羊肚菌種植帶頭人余麗萍在閃當村羊肚菌種植基地,探討如何擴大羊肚菌種植范圍。

  在怒江大峽谷,珠海幫扶工作人員的身影常常出現在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産業基地,一心一意為各族人民脫貧致富奔忙勞碌。

  為打贏怒江脫貧攻堅戰,珠海成立了由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定期報告、資訊交流等工作制度,歷任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均到怒江開展調研,召開了15次工作聯席會議。制定了3年工作規劃及7個具體方案,形成了“1+7”的長效幫扶工作格局;8個區(管委會)向怒江對口縣(市)選派駐縣幹部15名,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4.3億元,分別對口幫扶怒江四個縣(市);175家企業、69家社會組織與怒江貧困鄉(鎮)村開展結對幫扶;兩地107所學校結成58對對口幫扶關係;18所珠海醫院與14所怒江醫院結為對口幫扶關係。

  針對怒江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比例高、新建社區多、農民市民化需求緊迫的特點,珠海先行先試,組織動員13個優秀社區與怒江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結對,幫助搬遷群眾學技能、改觀念,讓大家有活幹、有收入,過上好日子。

  自2016年8月開展對口扶貧工作以來,珠海市選派近500名優秀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奔赴怒江,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00多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1萬人脫貧;先後投入2.1億元,援建6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和4個危房改造點,解決了當地2618戶8530名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

  從人才支援、資金支援到産業合作、勞務協作,珠海與怒江攜手勾畫“江海情深、攜手共贏”的最大同心圓。

  當前,怒江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珠海市將與55.3萬怒江各族群眾一道,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記者 蔡侯友 沈迅 李壽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東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朱鹮棲息地以秦嶺為中心向東亞擴展
夏日古鎮風光美
夏日古鎮風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912139193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