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兒
2020-12-10 13:48:30 來源: 人民政協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遇到小病需要吃藥,有些藥要求飯後吃,有些藥最好飯前吃。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

     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20秒。

     正常人每日分泌胃液的量為1.5~2.5L,其中主要成分為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內因子、鈉、鉀的氯化物。正常人禁食一晝夜後,鹽酸排出量0~5mmol/小時,在進食和藥物的刺激下可達20~25mmol,空腹時胃液的酸鹼值為0.9~1.5,飲水或進食後,酸鹼值可上升到3.0~5.0。由於胃液的酸鹼值呈酸性,所以有利於弱酸性藥物吸收,而不利於弱鹼性藥物吸收。

     標注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藥,比如在胃液中不崩解、到腸道才被吸收的腸溶片,就需要空腹服用;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藥物還有驅蟲藥、滋補類中藥、鹽類瀉藥、阿侖膦酸鈉片。

     飯前服用的藥更希望跟食物一起被吸收。一般在食物入胃後5分鐘,胃就能以每分鐘3次的頻率蠕動,胃蠕動可使藥物與食物充分混合,同時有分散和攪拌作用,使藥物與胃黏膜充分接觸,利於胃中藥物的吸收,每一次蠕動波可將1~2ml食糜藥物向十二指腸方向推進。

     進入胃內的食物按吞咽的先後順序分層排列,即先入胃的食物與胃壁接觸,後入胃的食

     物則進入胃腔內的中心,暫時不與胃黏膜接觸。因此,易受胃酸影響的藥物宜餐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則宜餐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飯前服用一般是指在吃飯之前15~30分鐘服藥,這包括促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利膽片、黏痰溶解劑等;餐時服用是指和食物一起吃下去;而餐後服用可不是吃完飯立刻吃藥,而是最好間隔15~30分鐘再服用,這一類藥物除了對胃腸刺激比較大的藥物之外,維生素類藥物也是飯後服用更好消化。

     當然,受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況(胃的容量大小、胃液分泌量多少、胃排空時間長短)、食物及藥物的理化性質等因素影響,空腹狀態、進食前後服藥會産生不同療效,所以服藥前一定要仔細看藥品説明書,嚴格按照藥品説明書服用。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副主任藥師 王玉蘭)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承瑤
加載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國際·一週看天下
國際·一週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