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物流轉運中心,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這是中國主流媒體開設的第一家專門針對馬來西亞的三語種國別頻道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項目推介會在京舉行 。

馬來西亞華人公務員考試遇冷有何隱情

2014-04-23 11:28:52 星期三  來源: 國際在線  【字號 】【打印】【關閉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道,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16日坦言,該會因缺乏懂華語官員,致使接觸華社的工作面對阻力。反貪委會社會教育組主任桑順巴哈林16日以所在部門為例,&&在94名官員中只有3人通曉華語,而反貪委會整體的華裔官員更是不到10%,與當局所定的目標30%尚有一段距離。

  其實,不光反貪污委員會缺乏華裔官員,遍觀馬來西亞整個法定機構、國營公司與國立大學,華人職員都是寥寥無幾。而華人卻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裔,這也已經説明華裔公務員比例如此之少是很不健康很不正常的。為了改變這種失衡現象,馬來西亞警方甚至還曾主動降低門檻,想方設法要把華裔警員人數提升三倍,但卻效果甚微,甚至一些人還驚呼華人公考遇冷。其間究竟有何隱情,很是值得我們深思。

  先來看看馬來西亞方面的反應,一些政客在面對華裔公務員比例太小這一問題時,往往都是眾口一詞,即“華人嫌棄公務員薪水太低”。但事實卻是,公務員在馬來西亞擁有着優厚的待遇,例如就業穩定、定期漲工資、醫療補貼乃至銀行貸款利率從優等,目前公務員的起薪甚至比私人領域都高。有着這般優渥的待遇,華人又不是傻子,若有機會如何不肯幹能夠光宗耀祖的公務員呢?

  再者,一些馬來西亞人還稱“華人不喜歡當公務員”,這更是無稽之談。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時下國內越來越龐大的公考大軍就已經能夠説明一切,豈能到了國外面對公務員優厚待遇卻態度大轉彎?更實際點來説,前些年馬來西亞當局向華社招聘40名華裔查案官卻吸引405人遞交申請,華人反應如此之熱烈,就足以用事實戳穿“華人不喜歡當公務員”的謊言。

  抽絲剝繭之後,我們不難看出,馬來西亞公務員中華人之所以比例太小,最直接原因恐怕就是錄取比例太低。這不是無稽之談,有媒體就曾指出,華人錄取比例與馬來西亞本地民眾相差太過懸殊,有時候馬來人的錄取率能夠高達77.06%,而華人的錄取率卻只有10.01%。可想而知,錄取比例如此懸殊,在私人企業同樣能有所發展的大環境下,華人報考馬來西亞公務員的積極性會有多高。

  與錄取比例低相伴隨的,就是職業前景黯淡。這一點不用多説,大部分華人進入公務部門後都感到薪金不如人意,與馬來同行競爭乏力,很少能有升職機遇。換句話説,體制內招聘公務員的偏差,以及擢升制度缺乏公平競爭&&,最終促使華裔人才選擇往私人界發展。這也印證了一些學者之言,即馬來西亞要想解決公務員種族比率失衡的現象,就必須超越族群思維,在招聘及擢升方面須實行公平透明、唯才是用的制度。

  最為根本的,恐怕還是馬來西亞社會裏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就以華人為例,馬來西亞政府就曾推行明顯具有歧視性的政策,如曾規定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在教育上要求大學保留一定的份額給土著、對中文教育採取打壓態度規定不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都領不到政府的津貼等等。這些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就導致華人在待遇、職業前景方面受到羈絆,從而對公務員失去信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當然,在政府機關中若是缺乏華裔公務員,必將不利於大馬未來的人文與社會發展,無形中還會滋生民族矛盾;對於華人來説,雖然不到總人口25%的華人佔據着經濟金字塔的頂端,但在政治上缺少話語權也不利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今要解決這一問題,相信馬來西亞就要拿出誠意,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種族觀,徹底摒棄對華人的歧視,引導各民族和諧共處,攜手為馬來西亞乃至世界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楊飛)

0100200305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423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