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物流轉運中心,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這是中國主流媒體開設的第一家專門針對馬來西亞的三語種國別頻道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項目推介會在京舉行 。

鄉村教師馬來行放飛夢想

2015-02-14 08:44:10 星期六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列印】【關閉

  夢想旅行團來到世界自然遺産——姆魯國家公園。

  張彩霞老師第一次看到大海。

  老師們走進地道的馬來人家庭。

  鄉村教師和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的孩子們。

  “馬來西亞有很多馬嗎?”“馬來西亞的人是不是長得很壯,陳老師到那邊會不會受欺負?”這是在得知自己的老師——四川綿陽市安縣桑棗鎮第一小學校的陳啟明要去馬來西亞之後,孩子們提出的問題。

  陳老師的這次旅行源于中青旅、馬來西亞大使館旅遊處和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等共同組織的“夢想旅行團——跟著鄭和下南洋”活動。12位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帶著孩子們的好奇第一次跨出國門,重走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一段夢想的旅程。

  走訪華文小學 流露滿滿的愛

  “有幸在異國他鄉深入校園,感受不同國度的教育形式。看到學校,是那麼熟悉、親切。看到孩子,是無法言語的喜歡。”此次旅行的主角是老師,因此主辦方特別安排考察當地學校。有著90多年歷史的育民小學是由馬六甲的華商們捐資修建的優質華文小學。

  來自陜西省神木縣的張霞老師,一走進育民小學就想到了她的學生們。“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我要給孩子們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育民小學特別吸引我的是圖書館的布置,可愛的小黃鴨、簡單的布藝飾品、匯聚生命的小植物……像家一樣溫馨。”

  隨行的馬來西亞大使館旅遊處負責人寧麗告訴記者,華人作為馬來西亞的外來人口,在拼搏的同時也不忘保留並傳承中華文化,包括育民小學在內的眾多華文學校,都把中華文化放在首位。

  從校園氛圍的布置,到書法活動的開展,從華文教材的選編,到孩子課堂的練習……陳啟明深有感觸地説,他在育民小學感受到了濃厚的中華文化。反觀我們國家,近年來出現了“語文到底怎麼了?”“孩子不會寫字了!”等問題。“讓我意外的是,在馬來西亞的華人不但沒有忘卻自己的文化,反而保留傳承至今。這種珍惜民族文化,締造教育環境,延續民族希望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

  “80後”的陳啟明顯得很沉穩。他對教育、對學校、對孩子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陳啟明是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當時他和學生們被困一周,他親手從廢墟裏挖出了學生。震後,他帶著學生們輾轉于各地帳篷學校、救助站。“在悶熱潮濕的板房教室裏,每個年級僅僅剩下了五六個孩子,我們圍坐在一起,拿著課本,像講故事聊天一樣地上課。”陳啟明説,兒女只能生一兩個,可教出的學生卻可以有千千萬萬。只要堅持下去,夢想終有一天會開花。

  在古城馬六甲 尋找中華印跡

  馬來西亞很多華人的祖籍在福建。來自福建省上杭縣的何陽慶老師是團隊裏的老大哥。一路上,何老師常常會碰到福建同鄉,自然的,他就對當地的文化頗感興趣。

  大家騎著自行車慢遊在當年被稱為“百萬富翁街”的雞場街。雞場街其實就是華人的聚居地。這裏曾經見證過華人在馬六甲打拼的歷史。放眼望去,雞場街好似中國南方的騎樓街巷,繁體的中文牌匾、雕花的木窗令我們備感親切。

  説到馬六甲,很多中國人會想到鄭和。在雞場街就建有鄭和文化館,這裏展出有當年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海産品、寶船模型等,還展示了船員的生活場景。600多年前,中國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五次到馬六甲。與後來的西方殖民者不同,鄭和不僅沒有佔領這裏的一寸土地,他還在此消滅了海盜的侵擾,幫助馬六甲成為當時東西貿易活動的主要商港。

   1 2 下一頁  

01002003050000000000000001115467127495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