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Introduction
交易&&面臨生死考
比特幣已成非法支付工具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屬性,使其極易被用來從事非法活動,勒索病毒即是其中一例。一名比特幣玩家稱:“從某種意義上看,此次全球勒索更像是比特幣的一種‘應用場景’。”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認為,近年,比特幣領域主要風險有:一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産受各國政策與投機客炒作影響,幣值波動風險很大;二是由於監管缺位,一些比特幣交易機構高管借機卷走客戶資金;三是交易機構自身網絡安全防範不到位,網絡受到安全攻擊,造成投資者損失慘重;四是一些違法者利用比特幣的匿名等特點從事犯罪活動;五是近年一些犯罪分子打着“數字貨幣”名義,行傳銷、詐騙之實。[點擊詳細]
交易&&:未接到通知 交易正常
目前,三大比特幣交易&&火幣網、比特幣中國和OKCoin幣行都稱沒有接到通知。火幣網創始人兼CEO李林説,昨天一天交易正常。
李林:“我們還沒有收到監管部門的通知,我們也沒法把辨別這個信息源的真偽。”
央廣記者:“現在交易是不是在正常進行?”
李林:“目前是正常。”
記者:“這個通知是已經有內部消息説一定會下來,只是沒有到;還是説根本就沒有這個消息呢?”
李林:“沒到我們這邊來,我們沒有收到通知。”
記者:“受這個消息的影響,比特幣的價格下降比較厲害,大概有20%左右的大幅波動,當前大家在投資比特幣的時候注意點什麼,有沒有一些建議?”
李林:“我們其實也並不知道那個消息的真偽,我也沒辦法去判斷,所以很難給出投資建議。”[點擊詳細]
ICO整頓後續 難題頻出
叫停ICO 為整頓而非“一刀切”
放任ICO發展有較大風險,監管這次出手,採用實質大於形式的穿透式監管,不爭論法務,依本質定性;先清退歸零,然後再按新規則運行,這樣的做法能夠迅速改變現有ICO亂象,主要是為了風險警示和保護投資人利益,並非“一刀切”。[點擊詳細]
叫停ICO 再敲投融資警鐘
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因此,對於廣大普通投資者而言,多看、多聽、多學習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切不可只圖想像中的高收益而忘了其合規合法性,否則,一不小心觸“雷”,財産損失是小,身心受損是大。[點擊詳細]
叫停ICO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虛擬貨幣已多達千種以上,並且還在不斷增多,未來真正能夠存活,並且有巨大升值潛力的幣種,可能不會超過5種。更何況,在名副其實的ICO項目中,也不乏有些項目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炒作圈錢,顯然,這個市場遠比股市投資風險更大,並不適合不具有虛擬貨幣理解能力和投資專業素養的人進行投資。[點擊詳細]
楊國英: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是根本
包括ICO在內,我國金融市場之所以亂象頻出、按下葫蘆浮起瓢,根本原因是金融監管體制尚待完善,直接原因則是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過於狹窄。金融科技優化傳統金融的機會和趨勢都是確定可期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證金融創新的活力不被扼殺,未來需要更多的取捨和平衡。[點擊詳細]
- 07-31緊盯銀行業“灰犀牛”
- 07-31監管出重拳規模大縮水
- 07-31多地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
- 07-31去杠桿不是去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