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黃作興代表:切實扶持科技創新 力促經濟“脫虛向實” ·外國領導人等祝賀我新一屆領導人 ·政協委員提議發行氣象彩票籌集防震減災基金 ·(兩會授權發布)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八個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 ·國務委員王勇簡歷 ·國務委員郭聲琨簡歷 ·國務委員楊潔篪簡歷 ·國務委員常萬全簡歷 ·國務委員楊晶簡歷 ·兩會授權發布:國務委員簡歷
閻鋼軍代表: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保護地球之腎
2013年03月16日 14:56:49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沈洋)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係統類型。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説,當前濕地保護面臨較大壓力,建議國家盡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並把鄱陽湖濕地納入國家濕地生態補償試點。

    閻鋼軍介紹説,由于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未建立,濕地區域群眾為保護濕地所遭受的損失得不到補償,挫傷了群眾保護濕地的積極性,也由此造成濕地保護部門與當地政府和群眾關係難以協調,保護壓力越來越大。

    “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吳城鎮為例,全鎮三分之二以上是河流、湖泊和草洲。千百年來,當地群眾靠湖吃湖,生産和生活與鄱陽湖息息相關,過著半農、半漁、半牧、半商的生活。”閻鋼軍説,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後,實施了退田還湖、禁漁、禁採等政策措施,吳城鎮群眾有草不能牧、有魚不能捕、有砂不能採,發展工業等矛盾成了當地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

    為了謀生,部分濕地周邊群眾酷漁濫捕、圍墾濕地、燒荒等破壞性利用資源的活動時有發生,對濕地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閻鋼軍建議,盡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可按照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對濕地的權利人進行補償。同時,參照國家森林植被恢復費徵收辦法,根據濕地的類型和濕地開發的項目徵收濕地佔用費,遏制濕地資源逐步減少的趨勢。

( 編輯: 王夢捷 黃銳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64011504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