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周飛虎: ICU是生命的保障

2015年09月29日 13:44:01 來源: 新華網

    記者來到解放軍總醫院採訪重症醫學科主任周飛虎,從患者通道進入病區的時候,被要求穿上鞋套,周飛虎解釋説因為這裏是重症監護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穿過走廊遇到的醫護人員皆是行色匆匆,然而轉過拐角,科室辦公區走廊墻上的活動照片,又顯出了科室別于緊張、嚴肅的活潑性格和濃厚的人文關懷。周飛虎笑稱,因為大家平時比較忙、工作強度大,所以需要一些活動來調劑,但由于ICU的特殊性質,活動也只能分批進行。病房外都有可視設備,這樣家屬既能跟患者交流又不會帶入細菌。特別需要隔離的患者如H1N1患者可以住進負壓病房,這樣便可有效阻斷傳染途徑。

    至此記者對重症醫學科的科技含量以及工作強度有了初步的認識。採訪部分,我們請周飛虎簡單為大家科普重症醫學科的職能。

    周飛虎,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後,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重症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重症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外科危重病監護與治療,持續床旁血液凈化對膿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救治,大器官移植圍手術期監護與治療、創傷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治療、危重病人營養支援治療、重症胰腺炎綜合救治等。

    ICU是高效救治的保障

    周飛虎辦公桌上的電腦連接了所有的病房監控,病房情況一覽無余,全院數字化的好處幫助醫生快速調出患者的病歷、醫學影像等,大大提高了緊急情況的救治效率。

    ICU是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基地,在這裏危重患者會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監護、治療。一般轉入ICU的患者都有生命體徵不穩定或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問題,ICU醫生除了要控制患者的原發病,還要努力把其他臟器的功能恢復正常。

    ICU要求醫生和護士24小時不停忙碌、救治,工作強度遠大于普通病房,也要求每班醫護人員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所以需要大量人力,每班的排班人數也遠遠高于普通病房。

    ICU的搶救流程

    患者進入ICU 之後,需要生命體徵的監護,呼吸、血壓、心率、體溫是最基本的監測,如果迴圈不穩定,就要插管監測中心靜脈壓、有創血壓、或其他一些特別監測如血管外肺水等。

    如果患者呼吸功能衰竭,需使用呼吸機。如果患者合並重症感染或腎功能衰竭,就需要做血液凈化治療。對于一些特別嚴重的患者,比如嚴重的呼吸迴圈功能衰竭,則需進行體外人工膜肺(ECMO),這些都是患者在ICU裏可能接受的治療。

    除此之外,患者還要接受各項檢查,因為生命體徵不穩定,各項檢查的頻率較普通病房要高很多。

    生命相托,永不言棄

    ICU醫護人員除了正常職能以外,還會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如地震、甲流、SARS、埃博拉等充當排頭兵,因為他們受過專科的培訓,而且熟悉重症病人搶救的各種設施。當然他們也會遇到比較極端的情況,比如今年在西非利比裏亞救治埃博拉感染者,當地的救治條件非常差,病房裏沒有空調、電扇,穿著3層厚厚的防護服,在近40度的高溫下工作,這非常考驗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體能。

    一般人認為來ICU的患者基本沒救了,然而數據顯示恰恰相反,ICU的救治成功率高達93%,也就是説絕大部分患者能夠成功獲得救治。無論多麼危重的情況,醫護人員都不會放棄,所以患者以及家屬在轉入ICU 的時候除了要做好心理準備,還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魏詩孟)

    科室概況:

    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共有20張病床,每月接收70至80個患者,每年接納將近1000例重症患者。

    重症監護病房的設立,是隨著醫療救治方面的發展而産生的。一直以來,重症醫學科被稱為“橫跨”內、外、婦、兒的危重症病人救治集中地。在這裏,可以見到各種術後高危的病人、復合傷、 各類休克、呼吸衰竭、 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腎衰、ARDS、MODS等病症。此外,當前社會已經步入老齡化,我們知道老年人的各個臟器功能都日漸衰弱,70歲開始每增加10歲,臟器功能都會減少四分之一左右,這就是為什麼正常人有一個壽命極限。任何一個小手術都可能對老年患者造成很大傷害,比如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現這類情況,患者就會被轉入ICU進行集中監護、治療。

    ICU病房的建設需要特別設計,每個病床都配有相應的多功能設備塔,有雙供氧、雙供氣、雙吸引係統,可以隨時接入、增加設備,如監護儀、呼吸機、微量泵等。

【糾錯】 [責任編輯: 魏詩孟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279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