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醫提醒:藥品的不良反應不容忽視

2016年01月26日 11:02:19 來源: 中國軍網

    這是一位85歲的女性,反覆肺部感染,因頭痛、噁心、嘔吐5日、頭顱CT提示腦出血入院。入院後經積極治療自覺症狀好轉,但是入院後第2天醫生發現患者的凝血象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38.70秒(正常值為10.7-14秒),活動度降低至11.6%(正常值為70-150%),國際標準化比值增高至3.21(正常值為0.8-1.3)。醫生有些困惑,病情在好轉,為何凝血酶原時間會延長呢?于是醫生復查了凝血象,結果更為糟糕,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56.30秒,活動度降低至6.6%,國際標準化比值增高至4.38,于是請血液科醫生會診。

    血液科醫生發現患者凝血象異常主要表現在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其他指標都在正常范疇。通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獲得性見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原發性纖溶亢進、肝病、血迴圈中有抗凝物質(如口服抗凝劑、肝素)。

    該患者為高齡患者,病史甚短,可排除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可能;化驗肝功能正常,可排除肝病導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的可能;患者雖有反覆肺部感染的病史,目前仍有肺部感染的存在,並伴有腦出血,但患者沒有多發性出血傾向和多發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狀、體徵,亦不存在微迴圈衰竭或休克的臨床表現,血小板正常,除凝血酶原時間外,各項凝血指標都正常,因此可排除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當然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或原發性纖溶亢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患者近期也沒有使用過抗凝劑華法令或肝素,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可能引起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呢?

    凝血酶原時間是由外源性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準決定的,其中Ⅱ、Ⅶ、Ⅹ是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主任提醒醫生查一查患者近來用過哪些藥物?或許藥物影響了維生素K的吸收,引發Ⅱ、Ⅶ、Ⅹ等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減少,致使凝血酶時間延長。細心的醫生認真研究了患者的醫囑,仔細研讀了藥物説明書,發現注射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的説明書上寫道“部分患者用本品治療可引起維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而該患者入院後使用了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進行抗感染治療,雖然有效,但血液科醫生仍建議暫時停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改用其他抗生素抗感染,並肌注維生素K。次日復查凝血酶原時間接近正常,2天後凝血象恢復正常。

    可見,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是抗生素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在搗亂!提醒大家在使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鈉期間一定要進行凝血酶原時間檢測。(向陽)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67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