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專家科普:關于粗糧的這些事兒

2016年03月15日 09:35:56 來源: 人民網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把吃的糧食分成了粗糧和細糧。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等谷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豆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塊莖類。由于粗糧加工簡單,因此保存了許多營養成分。

    有説法是粗糧、細糧之分始于上世紀的60、70年代,那時候天災人禍、糧食匱乏,城鎮居民的糧食供給是定人定量。沒有糧本、糧票,你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一個饅頭、一碗麵條吃。供應給城鎮居民的糧食,南方地區主要是大米,北方主要是小麥麵粉,也就是所説的細糧。另外,還供應一些其他的糧食,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燕麥、蕎麥、薏米等,還有各種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也就是粗糧。于是,就有了細糧和粗糧之分。這樣的叫法也是有點道理的,因為細糧需要細加工,而粗糧只僅需要簡單的粗加工或者不用加工就可以食用了。

    關于細糧、粗糧之分,還有口感問題,粗糧吃起來的口感不如細糧。出生在60年代以前的大都有吃玉米面、高粱面窩頭等粗糧的經歷,純粗糧吃起來是有點難以下咽。

    和20、30年前相比較,現在我們吃的糧食是越來越“細”、越來越少,特別是“粗”糧,吃的肉類越來越多。飲食上的這種變化不僅不利于健康,反而會增加得慢性疾病的危險。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條就建議,“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食物多樣”是保證提供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素;“谷類為主”,即保證充足能量並避免攝入過多動物性食物,預防慢性病。

    對于“粗細搭配”的理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常吃一些粗糧

    由于加工簡單,和大米、白面相比,粗糧中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要高得多。

    2、“食不厭精”不利于健康

    糧食在經過加工後,往往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而這些營養素和膳食成分也正是人體容易缺乏的。以精白面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1只有標準粉的1/3。少吃加工精細的精米、白面。

    3、不同種類的糧食合理搭配,可以提高營養價值

    谷類食物含的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豆類蛋白質中富含賴氨酸,但蛋氨酸含量較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若將谷類和豆類食物合用,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補,從而大大提高了其蛋白質的生理功效。

    4、適當吃些粗糧有利于防控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與細糧相比,粗糧更有利于防止高血糖。在主食攝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吃85克的全谷食品能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可以幫助控制體重。因此,建議每天最好能吃50克(一兩)以上的粗糧。

    5、吃粗糧對健康有益,但只吃粗糧也不行!

    由于粗糧中含有較多的植酸,會降低某些礦物質的吸收、利用。所以,不能只吃粗糧,而不吃細糧。

    幾個吃粗糧的方法供參考:

    1、粗糧細作

    玉米面可以做成發糕,加上幾粒紅棗,還可以加一點糖做成甜發糕。

    把玉米面、豆面、小米面和在一起,做成窩頭,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可以互補。

    2、雜糧粥

    把各種雜糧放在一起熬成粥,美味又營養。

    3、豆類

    做成豆腐或豆制品,可以大大提高其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正是,做人辦事要文明,健康可以動點“粗”。

    作者介紹:馬冠生,博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係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從事營養與健康研究27年。現任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問題專家,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2013第六屆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健康傳播風尚人物,2012年獲首屆科學傳播人頒獎盛典授予的“科學傳播年度人物”獎,人民日報健康時報社“健康中國2012·十大年度人物獎”,中國營養學會2008年至2010年度營養科普工作個人一等獎。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80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