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走近第三軍醫大學“核盾”團隊

2016年03月18日 10:01:31 來源: 中國軍網

    這是他們在國家神聖領獎臺上留下的光輝足跡:

    1993年12月,由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係全軍復合傷研究所程天民教授、粟永萍教授領銜研究的“放燒和燒衝復合傷的病理學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1月,由程天民院士和冉新澤教授牽頭的“放燒復合傷關鍵環節的治療及其理論基礎的實驗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1月,人民大會堂,由解放軍總醫院付小兵院士牽頭,第三軍醫大學程天民院士、冉新澤教授為項目主要完成人的“中國人體表難愈合創面發生新特徵與防治的創新理論與關鍵措施研究”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殊榮。該獲獎項目是由我國創傷(復合傷)醫學與生物醫學、藥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的係列成果,體現了我國在創傷修復、放創復合傷、糖尿病潰瘍等領域國際領先的救治和研究水準。

2015年9月29日,國家級核應急醫學救援隊成立。

    閃閃足跡,最多的關注點聚焦到“復合傷”和“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復合傷研究所”這兩個關鍵詞上。

    復合傷,指機體同時或先後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致傷因素引起的復合性損傷,發生多、傷類雜、傷情重、救治難。

    第三軍醫大學全軍復合傷研究所,則是一個從蘑菇雲升騰中走出的團隊,數十年以“鑄盾”為己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國著名防原醫學與病理學家、第三軍醫大學程天民院士從上世紀60年代起,曾深入大漠參加14次核子試驗,不顧自身安危,進行了大量的現場動物實驗。戈壁冷月,年復一年,作為當年“我國核子試驗技術資料”(動物效應部分)兩次大總結的參與者之一,程天民和戰友們在長期“實戰”積累的基礎上,進而編著了我國第一部以本國核子試驗資料為主要依據的《核武器損傷及其防護》專著,對核武器殺傷作用及其防護,進行了係統深入的研究。

    亦是以此為基礎,程天民帶領研究團隊,在第三軍醫大學防原醫學教研室基礎上,主持組建了復合傷研究室,並發展成為全國唯一的復合傷研究所,隨後與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燒傷研究所共同建成全軍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期堅持以復合傷為研究方向,取得了一係列成就和貢獻。連獲幾次大獎,只是多年奮鬥的一個縮影。

    陽春三月,筆者走進那棟門前盛開著白色玉蘭花的復古式建築,去了解一段關于軍事醫學的傳奇。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黃爍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81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