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美海軍建設又換套路?

2017年06月22日 10:57:27 來源: 解放軍報

    近日,美國海軍作戰部出臺了一份名為《未來海軍》的白皮書,將大國競爭對手列為首要威脅,同時提出了數量擴張、技術創新、戰法革新三位一體的“非線性”建軍新思路,並確立了“模組化”的裝備研發採辦新模式。

    秉持冷戰思維找“威脅”

    美軍認為,對國際安全環境以及主要作戰對象的判斷,是其軍力建設的邏輯起點和基本指針,也是海洋國家海軍建設的傳統模式。《未來海軍》白皮書謬稱,當前全球安全環境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復合化的新趨勢,導致中俄等大國競爭對手、朝鮮和伊朗等地區國家,以及恐怖主義等非國家行為體出現了跨地區、跨領域和跨職能的“一體聯動”效應,全面改變了海軍軍備競賽與海上作戰的方向,特別是中俄海軍軍力發展勢頭迅猛,從時間和空間層面對美國海軍的傳統優勢構成了嚴峻挑戰。

    在此背景下,美國海軍已不再把中俄視為范圍、程度、影響相對有限的地區性威脅,而是具有重大影響的全球性挑戰,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意圖”,強調中俄均有成為海洋強國的戰略雄心,都把海洋空間作為提升大國地位的主要方向,對美全球海洋霸權構成了潛在威脅;二是“有能力”,認為中俄海軍常規作戰能力發展迅速,特別是水面艦艇和潛艇建造速度持續加快、活動范圍日趨拓展、海外基地不斷增多,“能夠在全球范圍和所有領域,以有利的速度與美國展開競爭”,從而使美海軍軍備建設和前沿存在面臨巨大壓力;三是“有潛力”,認為中俄軍力發展均衡,特別是太空、網絡與核力量建設成果顯著,對美全球和地區利益及影響力構成了嚴峻挑戰。

    提出“非線性”建軍新思路

    如何統籌兼顧當前戰備需求與長遠發展需要,是軍隊力量建設的核心命題,落實到實際就是如何妥善處理數量與品質之間的辯證關係。然而,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兩種極端選擇都會造成嚴重的現實問題。以犧牲品質優勢為代價來換取數量優勢,雖可有效提升戰備水準、應對當前威脅,以及緩解戰線過長與軍力有限之間的矛盾,卻會延遲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進程,削弱部隊的長遠競爭優勢,小布希時期過于依賴擴軍增效的“數量中心型”發展模式就是典型例證。以犧牲數量優勢為代價來換取品質優勢,雖可順應未來戰爭發展趨勢,鞏固或拉大技術“代差”地位,卻會導致部隊力量空虛、戰備不足,使其戰線過長與兵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從而無法有效應對現實威脅,奧巴馬時期過多倚重技術創新的“品質中心型”建軍理念就是突出代表。為此,白皮書認為,單純強調數量或品質優勢的“線性”思路,無法平衡部隊當前戰備和長遠發展需求,難以適應國際安全環境的動態變化,因此主張採取數量擴張、技術創新、戰法革新三位一體的“非線性”建軍思路,以打造一支“實力均衡”的海軍艦隊。其要點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擴大艦隊規模,計劃在2020至2030年,將海軍艦艇總數由當前的275艘增至355艘,包括12艘航母以及大量無人作戰係統、第五代戰機、海上巡邏機和電子戰飛機等,使美海軍可在短期之內部署5至6個航母戰鬥群,以強化前沿存在,提升國際海域行動自由和快速反應能力,發揮海軍常規力量在懾止衝突、安撫盟國以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全譜任務方面的獨特作用,從而“繼續在重要地區為國家領導人及時提供選項”。

    二是加快技術創新,重點發展定向能、無人作戰係統、網絡戰武器、先進導彈等尖端技術,特別是發揮定向能技術在應對對手高速率火力攻擊方面的成本優勢,“削弱潛在對手追蹤或打擊美軍部隊的能力”,同時大力發展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自動化決策輔助技術,以優化戰場指揮官的決策行動周期,實現比敵人更快、更優決策的目標,從而提升戰場指揮效率。

    三是推進戰法革新,全面開發新型作戰概念,重點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將水面、空中、水下等廣域分布的艦艇平臺整合成一個“網絡化”的有機整體,並逐步向網絡、太空、電磁等空間拓展,從而形成全域聯動、互補增效的一體化攻防體係,最大化地提升部隊的靈活反應和快速機動能力,同時針對對手戰爭體係和作戰體係的薄弱環節,大力發展水下、無人等非對稱作戰手段,著力提升部隊的戰場生存、縱深滲透和有效打擊能力。

    確立“模組化”裝備研發採辦新模式

    如何在時間緊迫和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以多、快、好、省的方式貫徹落實數量擴張與品質建軍並行發展的“非線性”思路,實現“指數化”的擴軍目標,是白皮書的最大著力點。為此,白皮書沿用了前任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的理念,確立了“模組化”的裝備研發採辦模式。與工業化時代船體平臺與負載模組一體研發、並行採辦的“整合化”模式相比,“模組化”模式主張採取船體平臺與負載模組分開研發、平行採辦的全新模式,以有效降低造艦費用成本、縮短負載升級周期、延長平臺使用壽命、增大對手追趕難度,從而順應信息化時代技術更新“指數化”的發展趨勢,其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全面確立“模組化”的研發採辦模式,一方面效倣平板電腦設計理念,以電力充足、容量充裕、統一插口為基本標準,重點研發“母艦型”海上通用平臺,以減少生産成本、縮短造艦周期,從而“為未來現代化升級預留充分空間”,另一方面則按照“即插即用”理念,通過不斷更換作戰係統、感測器、電子戰裝備等模組負載,靈活切換平臺功能,同時將最新技術研發成果及時融入海上平臺,加快技術研發成果的戰鬥力轉化進程,以降低升級成本,拓展任務領域,抵消對手後來居上的優勢,從而牢牢掌控軍備競賽的方向、速度和節奏。

    二是重點發展“無人化”的平臺負載模組,以有人無人係統混合編組的分布式、網絡化作戰方式為牽引,大力發展水面、空中、水下等各類無人作戰係統,發揮無人作戰集群在體係攻防、遠端打擊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使其成為航母未來執行力量投送任務的關鍵支撐,同時不斷降低生産成本,增加採辦數量,重點是依托無人係統成本低、數量多、續航力強的突出優勢,來有效填補前沿存在的力量空缺,從而“以可承受的價格進行大量採辦並全球組網,擴大我們在核心地區的存在”。

    三是深入推進“挖潛式”的國防工業動員,要求充分挖掘造船工業潛力,鼓勵相關企業提高生産效率、節約造艦成本、提升裝備性能,有效實現“指數化”的擴軍目標,同時根據“模組化”要求,按照“經濟可承受、技術低風險、計劃易理解”的目標,統一造艦標準,延長使用壽命,提高武器採辦體制的敏捷程度和績效水準。(付徵南、閆貴龍)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638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