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未來特種作戰技術突襲將成為一種常態?

2017年06月23日 14:31:33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在未來特種作戰行動中——技術突襲將成為一種常態

    隨著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轉變,資訊節點毀癱、精確引導打擊、“點穴”式攻擊等採用技術突襲的特種作戰行動,將成為未來作戰的重要方式。美國軍事專家曾毫不掩飾地説,“未來戰爭中,技術突襲的作用會凸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技術突襲是指運用對方所不熟悉或意想不到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手段突然發起的進攻,並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持續發生作用。相對于戰術性突襲,技術突襲作為特戰行動愈加倚重的“破局利刃”,其作用不容小覷,它輕可逆轉態勢,重則鎖定勝局。

    二戰前的埃本·埃美爾要塞突襲行動中,69名德軍滑翔機突擊隊員徹底擊敗了10倍于己的比利時守軍。雖然這場勝利與戰前的周密計劃密不可分,但其中的技術突襲同樣居功至偉。突襲中所運用的滑翔機經過改裝後,完全滿足在要塞頂部狹長地帶降落的需要,將人員和裝備精確輸送到預定地點,堪稱該戰役中的“神來之筆”。

    如果説戰術突襲是特戰專家運籌帷幄的結晶,那麼技術突襲則是科技尖兵“頭腦風暴”的傑作。雖然技術突襲仍然從屬于戰術范疇,但突出技術突襲的作用,深化“技術決定戰術”的認知,會讓未來特種作戰謀劃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刺殺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動,直接參與行動的武裝力量僅有4架直升機、23名突擊隊員、1名翻譯人員和1只軍犬,卻以美軍零傷亡的表現圓滿完成,其龐大的技術支撐體係是成功的關鍵。行動中,美軍使用隱身直升機和無人偵察機,改變了通常採用的直升機機降戰術;利用攜帶型紅外感應裝置,得以迅速確定建築物內人員的準確位置;利用新型電子識別裝置,快速鑒定了本·拉登的身份。一定程度上説,正是對新技術手段的嫺熟運用,才有了環環相扣的戰術行動計劃。未來特種作戰之“特”,將出自于戰術與技術的“同頻共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後者的貢獻率。

    當前,前沿性、探索性技術成為軍事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特種作戰行動中的技術突襲將是一種常態。資料顯示,致力于推動“技術突襲”的美軍正加大新概念武器研發,海軍陸戰隊的非致命迫擊炮彈、遠距離人眼幹擾裝置、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戰術網絡試驗臺等均被列入重點項目。人腦遠端遙控機器人作戰的“阿凡達”項目已獲突破性進展,能穿透電腦物理隔離的網絡武器、“戰場幻境”武器等更是經過了多輪實驗論證。毫無疑問,未來特戰行動將愈加倚重技術突襲。

    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必須密切跟蹤和關注新生技術群,科學預測技術突襲的可能手段和方式。同時,還要有“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的緊迫感,圍繞特種作戰需求引領裝備發展,加大前沿科技自主創新力度,聚焦攻防武器的威懾性和戰場空間的相互制衡性,確保在特戰行動中能夠充足配置技術突襲選項。(陳森)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639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