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隨機應變打仗,沒有什麼老樣

2017年07月10日 08:11:09 來源: 解放軍報

    原標題:回望90年,人民軍隊為什麼贏——隨機應變打仗,沒有什麼老樣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回望人民軍隊徵戰歷程,究竟打了多少次仗,恐難確切統計,但有一點可以斷定:沒有一仗是相同的。誠如毛澤東所言:共産黨打仗,沒有什麼老樣。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土地革命時,敵強我弱,長途轉戰,我軍就以遊擊戰、運動戰拖垮消滅對手;抗日戰爭中,同仇敵愾,全民皆兵,就以麻雀戰、破襲戰襲擾牽制日寇;解放戰爭時,實力提升,時機成熟,就以大踏步前進和後退調動吃掉敵人;朝鮮戰場上,裝備懸殊,山高林密,就以夜間攻擊、迂回穿插挫敗重創強敵……

    “一計之出,可以傾覆百萬師;一謀之就,孤軍亦可以制勝。”總之,我軍始終根據戰爭的實際情況而隨機應變,靈活用兵,針對不同的戰場、不同的對手採取不同的打法,總能從強敵之弱、我方之長上找出對付敵人的辦法。大路朝天、一家半邊,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這是何等磅薄的氣勢,這是何等高超的智慧。

    曾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助理的戴維遜評論朝鮮戰爭時説:“靈活性對于毛澤東來説,就是根據情況正確地改變戰術和手段,這一點他在朝鮮做得很出色……如果你對毛澤東的一切都記不得,那麼你只要記住,他是一切戰略家中最重實效、最主張批判地接受經驗的一個。”

    其實,這正是毛澤東本人所講的,也是我軍始終堅持的戰略戰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也就是説,你發揮你的優勢,我發揮我的優勢;你有你的一套打法,我有我的一套打法。走,你就打不著我;打,我就要打上你,打準你,吃掉你。能打得卻不打,是機會主義;打不得卻硬打,是冒險主義。我能吃了你時,就把你一口一口吃掉;吃不下你時,也不讓你吃了我。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這些戰術,這些打法,幾乎在每一場戰爭中都可以找到影子。

    長徵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避實擊虛,滇軍説紅軍:“曲線運動,難以捉摸”;川軍説:“太極圖形,神出鬼沒”;黔軍説:“磨盤戰術,出奇制勝”;國民黨中央軍説:“共軍拐個彎,我們跑斷腿。”

    蘇中七戰七捷,首戰宣泰、再戰如南、三戰海安、四戰李堡、五戰丁林、六戰邵伯、七戰如黃路。每仗樣式各不相同,有進攻戰,有防禦戰,有伏擊戰,有攻堅戰,有遭遇戰,還有奔襲作戰。

    血戰上甘嶺,陣地爭奪,幾易其手,雖堅持“堅守防禦、寸土必爭”的方針,但“不可不守,不可全守,有利則守,無利則收”的靈活戰術貫穿始終。秦基偉在日記中寫到:“我之一切戰術手段均不要形成規律,以造成敵之緊張慌亂,我之戰機就會越多。”

    強勝弱敗是戰爭的一般規律,但劍不如人劍法可以高于人。我軍正是憑借著“沒有什麼老樣”的打法,堅持以我為主,始終處于主動,從而戰勝艱難險阻,縱橫山河疆塞,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卓著戰功,創造出震古爍今的經典戰例,涌現出燦若星河的功勳戰將,書寫出蕩氣回腸的英雄傳奇。

    賀東升將軍曾言:“隊列沒有對的,戰術不是吹的。能不能打仗,不是在操場上學的,而是在戰鬥中學的。”我軍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並不像《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事先準備一個錦囊即可抵擋百萬兵,而是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在戰爭中學會戰爭。

    看看從1927年到1928年那烽火遍地的100多次武裝暴動,因沒有“我的”一套打法,而是照對手“你的”戰法對仗,力量又不及人,自然要吃大虧,所以雖英勇悲壯、可歌可泣,但幾乎都失敗了。

    “強手恐懼的不是對手尾隨追趕而是另辟蹊徑。”無論是誰,無論何時,沒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打法,只能受制于人。曾是國民黨軍中抗戰名將的傅作義同日軍交鋒後,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幾乎每一次迎敵的反應都在日軍的估算之內,因為過去所學的軍事操典全來自于日本。可以想見,裝備不如人,素質不如人,戰術又照搬照抄,徒弟豈有不輸給師傅之理?

    長河浩蕩流日月。當年,紅軍從井岡山突圍進入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後,毛澤東曾在小布村寫過一副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裏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物換星移。在邁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曾經的許多拿手好戲甚至看家本領,都已經難以適應“明天的戰爭”。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正如馮驥才的小説《神鞭》結尾所寫:“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具體戰法須緊跟科技進步而不斷變化,諸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等作戰指導思想的精髓,也應被奉為至寶,創新融合,再放異彩。(張順亮)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650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