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戰鬥力:有“銳度”更要有“厚度”

2017年08月08日 13:34:10 來源: 解放軍報

    ●正如一把寶劍既要有鋒利的劍尖和劍刃,又要有厚實、韌性的劍身,才能所向披靡、持續發力,在戰鬥力生成和效能釋放過程中,既要保持“銳度”,形成強大的突擊力,又要保持“厚度”與“韌度”,才能持續不斷地提供作戰能量,支撐“銳度”。

    敵我雙方戰場對抗的過程,是戰鬥力釋放和消耗的過程,只有持續保持較強的戰鬥力,才能形成對敵高壓態勢並始終掌控戰場主動。但是,當我們關注軍隊戰鬥力時,通常重視的是精銳力量及其突擊力,往往忽視戰鬥力的支撐力量及其持續性。正如一把寶劍既要有鋒利的劍尖和劍刃,又要有厚實、韌性的劍身,才能所向披靡、持續發力,在戰鬥力生成和效能釋放過程中,既要保持“銳度”,形成強大的突擊力,又要保持“厚度”與“韌度”,才能持續不斷地提供作戰能量,支撐“銳度”。

    堅持整體對抗,作戰力量多元平衡發展

    信息化戰爭是體係與體係的較量,需要各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的融合整合,實現互補增效,構成作戰功能極強的戰鬥力係統,才能實施整體對抗。而戰鬥力係統的整體性並非來源于各作戰力量的隨意拼湊,只有各分係統按結構功能科學組合才能産生。《司馬法》認為:“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信息化聯合作戰要靠各軍兵種共同參與、揚長補短、一體聯動,才能取得勝利,僅靠某一軍兵種或幾種專業力量,難以有效完成任務,而且某一種力量的嚴重不足或完全缺失,將極大削弱和限制戰鬥力結構效能發揮。因此,在作戰力量體係建設時,必須從適應國家安全戰略的實際需要出發,著眼于形成戰鬥力的整體性、持續性,堅持各種作戰力量和各類武器裝備,按合理比例均衡、協調發展,切實做到既要重視作戰力量也不能忽視各類支援保障力量,既要注重進攻型力量也要關注防禦型力量,既要強調新型作戰力量也不能削弱傳統作戰力量,既要有“硬打擊”力量也要有“軟殺傷”力量,既需要“撒手锏”部隊也需要常規主戰部隊,既需要現役部隊也不可缺少後備部隊。只有通過網絡資訊係統將各級各類的作戰力量進行無縫連結,形成能力互補的整體,才能實現戰鬥力“銳度”有手段,“厚度”有保證。

    強化戰技融合,作戰能力多樣同步提升

    軍隊整體戰鬥力的提高必須經過一個從基礎到合成、從技術到戰術、從兵種到聯合的訓練過程,技術與戰術訓練是戰鬥力生成鏈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戰術是技術的合理運用。戰爭年代我軍依靠“劍法勝于人”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而當前隨著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含量不斷提高,技術因素在戰鬥力生成中的比重日益加大,技術已成為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一把“利劍”。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抓住戰術訓練不放松,又要強化技術訓練不動搖,在戰術技術的高度融合中謀求戰鬥力的全面生成和提升。因此,實現戰鬥力既有“銳度”又有“厚度”,必須在戰技融合的前提下,提升多樣化作戰能力,既抓軍種合成訓練,提升特色作戰能力,又要抓聯合訓練,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為軍種作戰能力充分發揮提供支撐;既重視“三非”作戰戰法訓練,戰時出奇制勝,又要重視常規作戰戰法訓練,作為出奇用兵和連續用兵的基礎;既要進行信息化作戰訓練,適應信息化戰爭形態需要,也不要忽略基礎性訓練甚至機械化條件下作戰訓練,作為信息化作戰失效後的保底手段;既要組織武器裝備操作運用訓練,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有機結合,又要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精氣神”訓練,以頑強的戰鬥意志、戰鬥作風和高昂的精神士氣投入作戰,以最大限度發揮武器裝備的效能。

    注重攻防一體,作戰布勢多維彈性構建

    作戰布勢是對編成內作戰力量進行的任務區分、兵力編組和配置。作戰布勢決定著戰鬥力發揮程度和作戰穩定性、持續性的保持水準。信息化聯合作戰,面對多維非線性的作戰空間、快節奏的作戰行動和精確性的“軟硬”毀傷打擊,作戰布勢必須結合作戰實際,在保持一定“剛性”的同時,應具有較強的“柔性”“彈性”和結構重組能力,做到“剛柔相濟”。孫子曰:“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至,至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因此,從戰鬥力形成“銳度”和保持“厚度”的角度,建立作戰布勢,要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突出進攻,通過多種作戰功能的綜合協調,形成以攻為主、攻防一體的力量組合,實現以防助攻、以攻助防,確保作戰體係穩定;要在對稱布勢基礎上突出關鍵時空的非對稱布勢,在資訊力、兵力、火力、保障力等方面形成局部對敵作戰優勢,確保能有效割裂敵作戰體係;要在相對固定編組的基礎上突出“虛擬編組”,使多維空間作戰力量能夠根據作戰重心的動態變化,按照一定規則進行自適應協同,動態聚集能量,圍繞任務自主進行作戰,確保快速形成作戰銳勢;要在係統功能冗余備份前提下突出體係恢復再生,以小型化、模組化編組和網絡化、分散化配置形成“形散而神聚”,一點遭襲擊、多點同時反擊,同時確保體係破壞後能以不同的組合形式,迅速重構力量框架,保持持續較強的戰鬥力。

    突出破擊體係,作戰能量精確集約釋放

    戰爭是力量的競賽,而力量的作用最終表現在戰鬥力效能的發揮上。而信息化聯合作戰,戰鬥力效能發揮的過程實質是作戰能量聚集與釋放的過程,能否掌控能量聚放的主動權,決定著戰場對抗的勝負。掌控能量聚放的主動,關鍵是保證己方能量控制鏈暢通,並有效維持能量平衡。因此,從能量對消的角度,敵我雙方作戰能量是一個對抗消耗和此消彼長的過程,保持己方作戰能量的高效聚放,必須限制或破壞敵方能量聚放,這就需要使用多維空間力量,採取多重打擊方式,以戰鬥力的“銳度”迅速癱敵體係,並進而消解對手作戰能量,贏得作戰優勢。從能量消耗的角度,必須精確計算戰鬥力,收放有度、“開源節流”、留有余量,這就需要在“資訊流”的主導下,突出作戰重心、聚焦關鍵目標,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方式,精確集約、快速連續釋放作戰能量,壓制敵作戰體係無法發揮代償性,因難以再生戰鬥力而崩潰。從能量維持的角度,必須在能量釋放頂點到來之前及時補充或恢復,防止因“消耗大于補充”而使我作戰體係失去平衡,進而導致結構突變而失能,這就需要適時根據戰場態勢,對戰鬥力係統進行物質、能量和資訊的適當補充,使其始終保持平衡,始終與作戰行動所需協調匹配,始終以較高的穩定性和持續的戰鬥力“厚度”支撐作戰。(趙先剛、李植)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674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