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四問《戰狼Ⅱ》票房奇跡背後的爭議

2017年08月22日 19:24:53 來源: 中國國防報

    今夏除了酷熱的天氣,最炙手可熱的就要屬電影《戰狼Ⅱ》了。自上映之後,它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也成為中國軍事題材動作電影的現象級作品。作為《戰狼Ⅰ》的延續,《戰狼Ⅱ》的成功既是觀眾對吳京作品的肯定,更是對中國主旋律影片在市場化下的形式創新的肯定。愛國主義和英雄色彩作為內核,淩厲的動作戲和炫酷燃爆的戰鬥場面作為包裝,這道用好萊塢方式烹制的中國大餐,在攬獲票房奇跡後,各路人馬都在加班加點地總結《戰狼Ⅱ》的成功經驗,暢想國産商業大片的前景和未來,同時也伴隨著話題與爭議齊飛。

    《戰狼Ⅱ》是否樹立了國産電影制作的新標桿

    一部電影的價值其實是需要沉淀一段時間後,才有可能給出客觀全面的評價。但是隨著《戰狼Ⅱ》的熱映和話題效應,已經有很多聲音迫不及待地喊出了《戰狼Ⅱ》是國産電影制作的新標桿。這個新標桿如果是指在藝術性、思想性和制作上都處在行業領先地位的話,那《戰狼Ⅱ》顯然還不能如此被褒獎。但是可以看到影片主創在開拓國産電影類型片的匠心和努力,將主旋律軍事動作題材帶入到一個“重工業”的大片時代。這個“重”體現在武器的“重”,坦克對撞,直升機墜毀,軍艦、導彈齊上陣;拳頭的“重”,請來美國動作指導,結合香港動作團隊,制作出中西方結合的動作格鬥大場面。那段被交口稱讚的水下搏鬥戲份,更是《加勒比海盜》水下攝製組原班人馬親自操刀。

    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重工業電影在國內備受青睞。目前中國電影票房榜前20名中,好萊塢大片佔據9席,前10名中《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阿凡達》等也都為典型好萊塢工業化作品。《戰狼Ⅱ》遠赴非洲拍攝,調動052D導彈驅逐艦、071兩棲船塢登陸艦、坦克和無人機等重武器裝備,最終呈現的宏大場面和震撼的視覺效果在國産電影中屈指可數,也真正有了向好萊塢大片水準更近一步的底氣。當同檔期的主旋律大片還在迷信聚星,《戰狼Ⅱ》卻在努力聚力。在市場迷信流量IP、粉絲經濟撈快錢的時候,在有人高高在上鄙視垃圾觀眾的時候,在有人還寄望依靠行政命令推廣電影上映的時候,《戰狼Ⅱ》在拍攝、制作上下功夫,在原創故事的內容和觀賞性上作突破,所以它的認真誠意和一股子不向市場隨波逐流的倔強勇氣,應當是國産電影今後制作的方向。注重制作、回歸內容才是檢驗國産電影市場風向的新標桿!

    主旋律商業電影是否已經進入一個市場主導期

    當《湄公河行動》成功收獲了商業大片的票房時,便有了主旋律商業片的概念。此後被稱為“第二個湄公河行動”的《非凡任務》,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認同。如今,《戰狼Ⅱ》又創票房新高,成就了主旋律商業片乃至整個電影市場中商業片的一個范例。但是,僅僅以目前幾部影片來做樣本,就想找到成功秘訣,就認為主旋律商業片的風口到了,這還需要打上問號。彼時,在國內的電影市場,除非老牌的八一電影制片廠自己牽頭,否則在中國電影圈內,一聽説要拍現代軍事題材無不大搖其頭。因為在中國拍軍隊題材的戲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涉及特種部隊題材更是讓不少人視作畏途,在涉及影片中的某些特定場面時還需要得到有關方面的特許和支援才能實行。

    要做好主旋律影片,必須對題材、故事、人物等把控更謹慎,要求更嚴格。“主旋律”有很多層面,革命歷史是主旋律,經濟發展是主旋律,反腐倡廉是主旋律,好人好事是主旋律,為國爭光是主旋律。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英雄無數,人才輩出,群星璀璨,許多故事比《戰狼Ⅱ》《湄公河行動》都要精彩,更能提振民族自豪感,更值得紀念。如果在制作此類影片時,能夠打開思路、尊重市場,或許也能迎來契機。

    觀眾對此類型影片的饑渴折射出什麼社會心理

    《戰狼Ⅱ》中精彩的動作戲和火爆的戰鬥場面,就是它爆紅的原因嗎?顯然這只是觀眾喝彩的一部分因素,更多的則是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了國家的日益強大,看到了中國夢在電影中得到延伸,一種樸素的呼喚英雄、崇拜英雄的情感得到舒展和釋放。票房和口碑體現的是觀眾對此類型影片觀影需求的饑渴,折射的社會心理則是國家日趨強盛之後民族情緒的高漲,可以説《戰狼Ⅱ》迎來了中國式超級英雄最好的時代!每一個文化現象,都是社會心理映射到現實的特殊載體。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曾為大蕭條時代的美國人帶來精神慰藉,隨後又在“二戰”時期達到巔峰。而“9·11”之後,面對恐怖主義的陰影來襲,超級英雄電影又一次不僅僅在美國更在世界范圍內大行其道。

    回到國內影視文化市場,今年最紅的兩部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一部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它呼應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拳反腐的政治成果,滿足的是社會人心對腐敗的厭惡以及獵奇心理。而另一部就是時下火熱的《戰狼Ⅱ》,它的上映期適逢建軍90周年、閱兵展示國力、印軍越界事件期間。相較于《戰狼》係列流傳最廣的口號“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更覺那一句“脫下軍裝,職責還在”更樸素動人。影片中人物行動的推動因素,是戰友情和愛情,同時也有昔日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種刻畫很立體,摒棄了主旋律人物臉譜化的塑造與表達。在《戰狼Ⅱ》高潮部分,吳京飾演的冷鋒高舉國旗穿越交戰區,大國崛起帶來的民族自豪感噴薄而出。最後定格的中國護照,更成為影片一大觀影情緒燃點。

    影片中的英雄色彩是否傳遞著民族自信的聲音

    事實上,《戰狼Ⅱ》收獲的絕非口徑一致的好評,也有一些觀眾用“浮誇”“尷尬”描繪自己的觀影感受。怎麼看待《戰狼Ⅱ》弘揚的愛國熱情與民族主義?這成為評價這部電影在主題思想層面的重要爭論之一。

    本來對一部影片思想性的探討,有助于今後此類型題材的創作能更加成熟,有一天真的能在各個方面都堪稱優秀的主旋律商業大片,而不僅僅是滿足在動作上達到“好萊塢水準”。但隨著影片的熱映,就有了一些開始嘲諷《戰狼Ⅱ》的英雄主義愛國情感的聲音,並套用社會問題的不滿加諸到電影本身,爆出諸多刻意抹黑《戰狼Ⅱ》的負面言論,這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有些拿著雙重標準的評價去嘲諷電影中的愛國情與中國式英雄,這種“逆向民族主義”在當下中國是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在互聯網日益發達、自媒體表達隨意的今天,傳播廣泛的影視文化,成了很多社會情緒和問題的發泄口。很多不了解此行業創作審查背景、不了解商業操作原則的人,帶著各自的訴求都希望通過批評影視找到情緒的出口。

    《戰狼Ⅱ》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是深刻而復雜的。因為深刻,所以堅定、深沉。這部電影並非籠統地、空洞地表達愛國,而是通過設置冷鋒在國內對抗惡霸暴力強拆、被捕入獄這一關鍵情節來告訴人們,冷鋒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疾惡如仇、捍衛戰友與其家人尊嚴的男人,其次才是一個心懷祖國、大局為重的軍人。人物塑造成功了,觀眾自然就會相信那一股愛國之情發自內心,而不是刻意為之。正如冷鋒那樣,這種真正的愛國情懷,並不因為個人受到了委屈而變質。

    表達愛國主義與民族自豪感,同樣是美歐乃至日韓電影的主流。且不贅述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裏,有多少是帶有美式愛國主義、英雄情結,也是為主流意識形態服務的,單看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拆彈部隊》卻沒有給《阿凡達》,那也是明顯的美式政治正確的選擇。大量韓國影視作品中,表達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常常也達到狂熱的地步。韓國影片《鳴梁海戰》拍得驚心動魄,激動人心,描述的是16世紀朝鮮反抗日本侵略的歷史,韓國人為了弘揚愛國主義,故事本身大肆篡改歷史真相,忽略明朝對其決定性的軍事支援。歷史上中國的物資介入之前,朝鮮慘敗于日本海軍。就這樣一個敗軍之將,在中國支援下打了一場勝仗卻被電影刻畫成鼓舞韓國民眾的民族英雄。

    反觀我們,卻對一部表現中國維和、援助醫療行動以及非洲撤僑事件等這些中國人真實做過的好事的電影,苛責其表現手段浮誇,未免太過于自輕。文化軟實力的輸出,先從打動自己人開始。《戰狼Ⅱ》達到的積極正面的效果,不容污蔑與詆毀。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我們要敢于站到更大的坐標上講述中國故事,以文化自信打造自信的文化。(譚琦)

【糾錯】 [責任編輯: 陳曦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5129686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