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行程10萬余公里,救治5萬余人,“最美軍醫”彰顯仁心大愛!

2017年09月13日 11:37:50 來源: 中國軍網—中國陸軍

    人物簡介:

    陳 竹(陸軍總醫院副院長) 陳竹,女,漢族,1989年9月入伍,現任陸軍總醫院副院長。長期以來,陳竹同志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號召,懷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投身醫療扶貧工程。為了幫助貧困邊區群眾實現“健康夢”,她不畏艱辛、迎難而上,多次帶隊遠赴西藏昌都、新疆墨玉、內蒙阿榮旗、四川甘孜、河北阜平等窮困邊遠地區開展醫療幫扶,以柔弱之軀鬥風沙、戰嚴寒、上高原、穿戈壁,譜寫了一曲白衣戰士治病救人的大愛之歌。

    內蒙、新疆、西藏,她行程10余萬公里,扶貧足跡遍布老少邊窮的最艱苦地區。

    陳竹始終認為,醫療扶貧就是要到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的地方,讓當地群眾感受到黨的好政策。2013年1月,醫院黨委決定由陳竹分管醫療扶貧工作,她毫不遲疑、勇挑重擔,全身投入到這項工作中。近5年來,陳竹先後帶領扶貧醫療隊深入內蒙、新疆、西藏、青海、四川、河北等老少邊窮地區開展醫療扶貧,累計行程10萬余公里,診治患者5萬余名。

    在醫療扶貧的徵途上,陳竹多次遇險,多次闖關。2013年5月,陳竹帶隊乘機赴藏開展先心兒篩查工作,飛機在空中發生故障,被迫折返。面對險情,她毫不退縮,當晚又改乘下一班飛機帶領大家再飛西藏。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陳竹和許多隊員都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頭痛嘔吐、呼吸困難,但她從不畏難,症狀加重就吸點氧,身體恢復立馬工作,憑著頑強意志堅守戰位。

    在西藏、青海醫療扶貧期間,陳竹多次患感冒,面臨肺水腫這一高原殺手的嚴重威脅,但她不顧安危,堅持不下火線,始終和大家戰鬥在一起。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陳竹堅持與隊員每天天不亮就出發,直到深夜才返回住所,幾乎沒有一天正點吃過飯,途中還常常遭遇風暴、塌方等險情,但她迎難而上,帶領大家一次次向險而行。一次在新疆墨玉縣開展醫療幫扶,陳竹帶領醫療隊離開住所不久,一夥暴徒就襲擊了那裏。面對當地極其嚴峻的安全形勢,她毫不畏懼,多次帶隊到墨玉座談調研,協調推進扶貧工作落實。

    近5年來,她經歷過航空故障、雪崩、山石塌方、暴恐襲擊等險情,十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這些都沒有讓她放慢腳步,反而更加堅定了她在醫療扶貧征程上大步前行的信心和決心。

    葛公村衛生院、阜平縣醫院、墨玉縣醫院,她帶隊幫建新學科20余個,幫扶技術骨幹500多名。

    在工作實踐中,陳竹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扶貧必須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功能轉變,真正為貧困地區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近5年來,陳竹帶領醫療隊先後到呼倫貝爾阿榮旗人民醫院、昌都地區人民醫院、阿壩州人民醫院、阜平縣醫院等11家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幫助醫院新建和加強了心內、骨科、兒科、婦産、眼科、風濕、皮膚等20多個專業學科,傳授了鈥鐳射腔內手術、泌尿係三維重建CT檢查、新生兒窒息復蘇術等新技術新業務和規范了脊柱CT膠片列印選擇、新生兒影像檢查前準備及注意事項、胃腸鏡知情同意書等醫療制度流程,共計108項。

    新疆墨玉縣地處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是國家級貧困縣,醫療衛生條件落後。陳竹帶領醫療隊多次來到墨玉推進幫扶方案落實,充分發揮醫院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豐富對口支援形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用,係統開展了集體閱片、集中授課等規范臨床診療行為的業務培訓活動,重點幫扶了泌尿、呼吸、消化、兒科、放射5個科室,並採取專家蹲點幫建、安排骨幹來院進修、遠端會診教學等多種方式,幫助建強當地技術骨幹隊伍。

    阜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山區,當地很多群眾長年肩挑背扛,腰腿病患者很多。2015年,陳竹帶隊到阜平進行醫療幫扶,軍醫竇中梅的平衡針技術對治療該病效果明顯,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針對這一情況,陳竹專門安排縣醫院骨幹楊素芬到總院學習掌握平衡針技術,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健康福音。

    近5年來,陳竹帶領醫療隊向老少邊區基層醫療單位捐贈醫療設備及醫用物資1721臺件,發放義診藥品110品規、23000余盒,累計價值1200余萬元,有效改善了當地的醫療條件。

    急性心梗病人張玉林、先心病兒童嘎松曲扎、巨大腫瘤患者劉婉婷,她挽救了許許多多危重和疑難患者的生命。

    醫療扶貧難在精準,貴在精準。出身貧苦農家的陳竹,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有著切身體會,這份濃濃的情結成為她全心全意投身醫療扶貧的源動力。她帶領醫療隊先後成功醫治了上百名危重患者,被藏族同胞稱讚為“最美麗、最堅強的金珠瑪米”。

    2015年9月在阜平醫療扶貧期間,一名叫張玉林的農民因心口劇烈疼痛、意識模糊被緊急送診,陳竹馬上組織專家迅速趕去搶救,初步診斷為急性下壁右室心梗,需立即實施血管造影手術,否則危及生命。由于縣醫院不具備手術條件,陳竹當即決定把病人緊急轉運到最近的保定252醫院。但由于病人沒錢看病,家人不願轉院打算放棄搶救,陳竹立即協調有關部門減免了費用。由于處置得當,最終使患者轉危為安。

    在昌都八宿縣,陳竹遇到了6歲的嘎松曲扎。小曲扎2歲時父親病故,母親離家出走,被家境並不富裕的表舅收留。然而禍不單行,小曲扎又被確診為房間隔缺損,當地政府和鄉親們懇求醫療隊一定要救救這個苦命的孩子。陳竹當即決定把小曲扎帶到總院接受手術治療。住院期間,陳竹從病房布置、日常飲食到術前檢查、病例會診、制定手術方案等各環節都精心組織安排,給予了小曲扎無微不至的關懷。一個月後,小曲扎康復出院。

    阜平縣東城鋪村8歲女童劉婉婷因患神經纖維瘤導致五官擠壓變形,家人多次帶她到全國各大醫院就醫未果。小婉婷也因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早早輟學躲在家裏。正在阜平進行醫療扶貧的陳竹了解情況後,立即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會診,明確診斷,把她接到總醫院成功進行了手術,使小婉婷恢復了自信,高興地回到了課堂。

    “三幫三護三學”“四要四不要”“四個五、六個一”,她探索了一係列醫療扶貧的新經驗。

    思路決定出路,只有善于總結,才能不斷進步。陳竹在帶領醫療隊進行醫療扶貧中勇于創新,探索總結了一整套醫療扶貧的成功經驗。與墨玉縣人民醫院對口支援,陳竹組織制定了《對口幫扶實施方案》,確定了幫助墨玉縣人民醫院實現“四個五”發展目標:解決五項醫療急需,突破五個薄弱環節,帶出五支技術團隊,新增五個服務項目;完成“六個一”工程:支援1000萬醫療設備,培訓100名技術骨幹,幫建10個學科,開展10項新業務新技術,編寫1本常見病防治宣教口袋書,發放10萬冊口袋書入戶,使縣醫院的診療技術得到了質的提升。墨玉縣委領導高興地説:“醫療隊著眼長遠,全面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到‘十三五’末,墨玉縣人民醫院可望由二級乙等達到二級甲等標準,成為區域性醫療中心和技術輻射基地,滿足當地人民群眾醫療保健需要。”

    在老區阜平縣醫院醫療幫扶期間,陳竹帶領大家開展了以“幫提高技術、幫提升醫風、幫改善設施;護佑老革命、老模范、老壽星安享晚年;學習老區人民對黨忠誠的優良品格、學習老區人民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學習老區人民愛軍擁軍的光榮傳統”為主要內容的“三幫三護三學”活動,先後組織義診8100多人次,發放藥品近萬盒(支),處理疑難病例15人次。

    在昌都地區進行先心病兒童篩查期間,陳竹提出了“要務實,不要形式;要幫扶,不要添亂;要節儉,不要浪費;要溝通,不要自我”的“四要四不要”原則,帶領大家對丁青、八宿、類烏齊等5個縣19個鄉鎮的24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進行篩查,行程4000多公里,體檢21347人,確診先心病患兒94人,經手術治療全部康復。醫療隊返程前,一位70多歲的阿姨帶著自己種的2袋葵花籽來送行,陳竹堅持不收,老人流著淚拽著車不讓走,現場人員無不動容。

    針對精準醫療扶貧,陳竹提出了“幫得真、幫得實、幫得準”的口號,在河北唐縣醫療扶貧中,他們堅持在“真、實、準”上下功夫,努力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一般大病不出縣”的目標,顯著提高當地常見病多發病醫療救治能力。

    近5年來,陳竹在醫療扶貧中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做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了老少邊窮地區的普遍讚譽。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等全國20多家媒體對她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阜平縣醫院在感謝信中稱讚:“赤膽忠誠履使命,援建老區為人民。陳竹副院長一心一意為貧困地區服務的崇高風范,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激勵我們更加牢記肩上使命,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703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