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聞分析:俄羅斯在敘引爆“炸彈之父”有何意圖

2017年09月14日 19:13:4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新聞分析:俄羅斯在敘引爆“炸彈之父”有何意圖

  新華社記者劉莉莉 趙嫣

  據英國《每日鏡報》報道,俄羅斯軍隊近日在敘利亞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投下了號稱“炸彈之父”的非核炸彈。

  炸彈落在了敘利亞代爾祖爾附近,摧毀了“伊斯蘭國”的一個指揮所、一個通信中心,打死了大約40名武裝分子。據悉,被打死的武裝分子中包括“伊斯蘭國”的“戰爭部長”哈利莫夫和主要指揮官謝馬利。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俄羅斯在敘利亞高調亮出“炸彈之父”,除了要對恐怖分子形成巨大威懾,從而掌握戰場主動權外,也有要與美國的“炸彈之母”一比高下的用意。

  威力驚人

  “炸彈之父”的正式名稱為空爆熱壓式增強型炸彈,是一種十分駭人的非核武器。它採用的是兩級引爆方式,通過第一次引爆在攻擊目標上空釋放一團易燃氣體,再讓其發生第二次爆炸來殺傷敵人。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軍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方曉志介紹説,“炸彈之父”主體升空後,將拋灑出環氧乙烷和鋁粉混合物,使其與氧氣混合後進行引爆。“環氧乙烷遇熱後急劇膨脹,燃燒爆炸,産生大量的熱量和高壓衝擊,其中超過5000℃的極高溫度可以讓爆炸范圍內的物體變成廢墟。”

  他説,“炸彈之父”會産生巨大“蘑菇雲”和衝擊波,對坦克、洞穴、地堡和掩體等密閉空間具有顯著的摧毀作用,破壞力相當驚人。此外,“炸彈之父”的爆炸還會消耗大量氧氣,使得爆炸范圍內的生物因缺氧窒息而死。

  勝過“炸彈之母”

  今年4月,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美軍在阿富汗東部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投放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炸彈。“炸彈之母”重約9.5噸,內部裝藥8.2噸,爆炸當量11噸。與普通炸彈相比,“炸彈之母”的爆轟反應時間比普通炸藥多出幾十倍,所以衝擊波的破壞作用要比普通炸藥大得多。

  長期以來,美俄一直在軍事技術優勢上相互抗衡,從“炸彈之母”和“炸彈之父”的誕生上便可以看出。2003年3月,“炸彈之母”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炸響,此後,俄羅斯也加快了對巨型炸彈的研制步伐,並立志要研制出比“炸彈之母”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強的炸彈。2007年9月,俄羅斯成功試爆了被稱為“炸彈之父”的新型炸彈。

  從性能和威力上看,“炸彈之父”確實比“炸彈之母”高出一籌。“炸彈之父”的爆炸當量相當于44噸,是“炸彈之母”的4倍。“炸彈之父”的爆炸半徑300米,殺傷面積28.3萬平方米,而“炸彈之母”的爆炸半徑150米,殺傷面積7.07萬平方米,遜色不少。

  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使用“炸彈之母”之後,俄羅斯在敘利亞亮出威力更大的“炸彈之父”,不排除在武器裝備性能上“叫板”美國的意圖。

  反恐利器

  無論是“炸彈之父”還是“炸彈之母”,都很適合打擊山區和叢林地區的隱藏目標,被美俄視為打擊隱藏在山區的恐怖分子的有效武器。

  業內人士認為,核武器由于危害太過巨大,一直被限制使用,很難真正在戰爭中發揮作用,軍事行動更多的還是依賴常規武器,因此從未來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將被應用到常規武器的研制中去。

  方曉志説,由于巨型炸彈殺傷力接近戰術核武器,既能實現大規模殺傷敵人的目的,又不至于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國際法的制裁,因此得到美俄等國的重視,未來巨型炸彈將會向著精確投放、打擊深埋目標等方向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憬杭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04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