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把“中國精度”刻在每一個戰位

2017年11月15日 13:58:16 來源: 解放軍報

    “北鬥第三步,當驚世界殊。”日前,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球組網,意味著北鬥導航實現“國內、區域、全世界”的“三級跳”,有能力在更大范圍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務。

    精度,是北鬥的一個關鍵詞。1400多個北鬥基站遍布全國,上萬臺(套)設備組成星地“一張網”,國內定位精度全部達到亞米級,最高精度甚至可以到釐米或毫米級。這次升空的北鬥衛星,更是搭載了“300萬年只有1秒誤差”的銣原子鐘,使得北鬥導航的精度實現新的跨越。

    有了北鬥,戰士、戰鷹、戰車在軍事行動中實現米秒不差,戰場的主動權更容易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5萬余艘漁船、400多萬輛營運車輛安裝了北鬥終端,交通更加安全可控;地質災害多發地區,北鬥能對大橋、隧道、邊坡實時監測預警,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更有保障……作為“中國精度”的一張名片,北鬥,正在對我們所處的生活産生著深刻影響。

    除北鬥之外,還有不少“夜空中最亮的星”,刷新著人們對“中國精度”的認知。“悟空”號衛星,目前正高精度地測量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探索宇宙起源的奧秘;“風雲四號”衛星,將可見光空間分辨率從1.25千米提高到500米;“墨子”號衛星,實現1000公里級別量子糾纏,關鍵技術在世界遙遙領先。

    事物的質變,往往取決于毫厘的差別;非凡的成就,每每緣于對絲毫的較真。“精度”之要,就在于對一絲一毫的極致嚴格上。當年,為了計算原子彈的一項技術指標,鄧稼先帶領團隊操作手搖計算器,耗費數百公斤資料紙;給導彈鑄造衣服的“大國工匠”毛臘生,39年只做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胡雙錢在35年裏加工了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沒出現過一個次品。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品質的時代,“精度”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像手工匠人一樣雕琢技藝、打磨産品,把自己的工作做成“高精尖”,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不懈追求。甚至有人感慨:“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變成我的墓志銘。”

    “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作為指揮員,不論領兵千萬,還是黃沙百戰,都離不開“精度”二字。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往往並不在于戰鬥力鏈條最強固的環節,而是被忽視的那一環。如果不將戰鬥力標準落細落實,“一馬失社稷”的歷史悲劇也許還會重演。

    不只備戰打仗如此,經費開支、人才培養、醫療保障等等,都應多些“精度”意識。只有以一絲不茍、追求極致的精神,將精細、精準、精微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要素,貫穿于每一個戰位、每一個動作,才能不斷積蓄能打仗、打勝仗的底氣。

    今日的“中國精度”,遠超于當年的預想;明日的“中國精度”,取決于我們的努力。對“精度”的追求,已成為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更應成為每名官兵的安身立業之本、職業尊嚴所在。期待“中國精度”這幾個字,刻在每一個戰位,刻在每個人心裏。 (朱文標 劉金河 作者單位:武警上海總隊)

【糾錯】 [責任編輯: 陳曦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5129741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