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巡飛武器係統 開啟“智能”攻擊新模式

2017年11月17日 11:39:13 來源: 解放軍報

    制圖:孫振亞

    目前,世界各國軍隊裝備使用的打擊武器多為“一過性”,即一旦“錯過”或“飛過”目標位置,將無法完成打擊任務。而巡飛武器係統,則集偵察、定位、攻擊、評估于一體,就像長了“翅膀”和“眼睛”,不但能夠有效克服常規武器這一固有的不足,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火力打擊的精度和效能。它的任務單元構造相對簡單,突防能力強,戰術運用靈活,可通過陸、海、空等多平臺投放,以炮彈或導彈飛行方式快速進入作戰區域;其在飛行過程中或進入作戰區域後,又可展開飛翼,像無人機一樣滯空巡飛,發現目標即可實施“自殺式”精確打擊。

    長了“翅膀”與“眼睛”的炮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作戰思想的轉變,火力作戰任務由“面狀壓制”轉變為“點狀打擊”,但由于偵察與打擊係統的相對獨立和戰場目標的分散部署,現有武器係統很難及時捕捉目標。1994年,美國開始研制低成本巡飛武器係統,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成為制導武器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巡飛武器係統是一種將無人機技術和炮彈、導彈技術相結合,能夠在目標區域上空進行“巡弋飛行”、待機執行作戰任務的多用途新型作戰裝備,它包括控制單元、發射單元和任務單元三部分。其中,控制單元主要負責武器的任務規劃、航線調整,發射單元既可採取火炮、火箭和艦載發射,也可採取機載和單兵投放。任務單元,是加裝了飛翼並攜帶各種任務設備的炮彈、導彈,即“巡飛彈”,能在目標區域上空巡邏飛行,並利用彈上攜帶的不同任務設備完成相應的作戰任務。

    巡飛武器係統類型多種多樣,但從功能上講,主要有偵察型和攻擊型兩種型號。偵察型,通常攜帶有晝夜光電感測器、CCD錄影機等偵察設備,主要擔負情報偵察、戰場監視和毀傷評估、通信中繼等保障任務,通常作為其他武器係統的一部分使用;攻擊型,除攜帶偵察設備外,還裝有戰鬥部,能夠自動搜尋目標並根據作戰需要實施“有選擇”的攻擊方式,既可以獨立運用,也可配合其他武器係統協同作戰。

    當前,採用火炮、火箭發射方式的巡飛武器係統,技術難度小、造價成本低,且作戰效果好、易于操作,成為各國發展的重點方向。比如,美國“拉姆”(LAM)巡飛攻擊武器係統,就是依托成熟的“網火”發射係統,以悍馬車為機動平臺,最多可連續發射15枚巡飛彈,是打擊陸上或海上“集群式”移動目標的重要手段。

    能夠控制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由于巡飛武器係統整合了無人機與炮彈、導彈的先進性能,能長時間在預定區域上空巡飛,並能根據需要快速完成目標鎖定、攻擊和評估,具有鮮明的智能化特徵。

    “偵察—打擊—評估”一體,能夠實現發現即打擊。由于巡飛武器係統是炮彈、導彈上加裝了感測器,因而具備自主偵察、目標指示、精確打擊和毀傷評估等多種功能。在係統支援下,單枚巡飛彈就能夠建立完整的“發現—識別—定位—打擊”殺傷鏈,多彈協作還能進行實時評估與快速再打擊。與傳統打擊裝備相比,實現了由“先發現、再打擊”到“邊發現、邊打擊、邊評估、再打擊”的轉變,大大縮短了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的時間。

    因此,巡飛武器係統特別適用于打擊機動和不規則運動目標,適合在情報不確切、態勢不明朗的戰場“灰色區域”使用,可有效提高火力打擊速度和效能。美國曾進行過制導集束炸彈以“600枚子母彈”和“6枚末敏彈”兩種方式與巡飛武器對比倣真試驗,在平坦地帶及山區打擊機動目標及“時間敏感”目標時,巡飛武器的殺傷概率遠遠高于制導集束炸彈。

    長時間滯空巡飛,能夠實現預定區域低空壓制。由于借鑒無人機的推進係統,巡飛彈發射後,能夠由彈道飛行轉變為航線飛行,實現長時間的空中滯留。目前,根據作戰任務不同,其空中巡飛時間由30分鐘到10多個小時不等。比如,英國的“火力陰影”巡飛武器係統,採用二級動力係統,能夠在目標區域上空以185~25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飛10小時。因此,它對敵方目標就像一把懸于空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長時間在其頭頂上空巡飛待戰,可隨時對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迫使敵不敢貿然出動,進而限制或壓制敵方自由活動空間,配合己方作戰行動。比如,配合陸、海區域封鎖作戰,或配合壓制敵防空係統,奪取制空權等。

    “人在回路”控制,能夠實現攻擊任務隨機調整。大多數的炮彈、導彈是按預定彈道飛行,發射後“管不了”,而巡飛武器係統在整個巡飛過程中,既可按預先規劃自主行動,又可根據操作指令隨時進行“人在回路”的幹預控制,或調整飛行航線,或改變打擊目標,或變更任務模式等。這一特殊性能,也使其能直接規避敵防禦障礙,快速繞至目標無遮擋方向,甚至鑽入掩體洞口,打擊敵防護軟肋或直接攻擊敵有生力量、指揮中樞,有效克服了傳統武器存在火力盲區的問題。而且,由于其彈道或航線實施曲線機動,還可有效隱蔽己方火力發射陣位,防敵火力溯源反擊。

    更加“聰明”和“靈巧”的武器

    作為智能化武器裝備的重要發展方向,在人工智慧和無人化技術的推動下,未來巡飛武器係統的智能化程度和整體作戰效能會更高,戰場運用將更加靈活。

    網絡化作戰能力不斷增強。為有效融入聯合作戰體係,提高整體作戰能力,未來的巡飛武器係統將具備多彈間動態組網功能,即各巡飛彈間根據需要可隨機組網協同作戰,形成相互配合的動態作戰網絡,實施群作戰以大幅擴展其控制區域。試驗證明,在巡飛武器係統的支撐下,8~10枚巡飛彈組成的“彈群”,能夠對40~50平方千米范圍內的區域實施巡飛壓制作戰。目前,美國、英國已將網絡化作戰能力列入巡飛武器係統的發展計劃中。

    戰鬥模組適配性不斷完善。當前,攻擊型巡飛武器係統的戰鬥模組雖然可以根據需要預先調整更換,但一旦安裝並發射升空,只能“一彈一藥”,即使目標類型發生變化,也無法再進行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巡飛武器係統打擊的靈活性和作戰效能的發揮。

    目前,除採取多彈組網協同策略實現對目標的適配攻擊外,各國正在研制多模式戰鬥部,通過裝藥結構的改變和起爆方式的控制,實現依據目標類型而自動選擇不同毀傷模式,提高對目標攻擊的針對性。例如,美國的“洛卡斯”巡飛武器係統採用的多模式戰鬥部,可根據目標的堅硬程度,由彈載鐳射雷達自主判斷並選擇毀傷模式,極大地提高了作戰效能。

    此外,巡飛武器係統的制導係統也將向高精確的復合化方向發展,其精確打擊能力更強,附帶損傷更少。(趙先剛 張鐵強)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743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