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後伊斯蘭國”時代,警鐘再響

2017年11月28日 15:52:3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就在“伊斯蘭國”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的時候,就在多方宣布“伊斯蘭國”已是窮途末路的時候,發生在埃及的恐襲再次繃緊了所有人的神經。作為一個實體,“伊斯蘭國”或許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恐怖勢力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卻遠遠沒有消除。

    極端組織垂死掙扎

    “如果‘伊斯蘭國’是此次襲擊的幕後主使,這可能是企圖提醒世界各地的‘支援者’——他們仍在這裏,仍然存在,仍然可以造成可怕的傷害。”英國廣播公司引用分析人士的話指出。

    11月24日,發生在埃及清真寺的恐襲事件已導致300多人遇難,震驚了世界。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本次襲擊是恐怖分子針對埃及平民規模最大的恐襲事件之一,是埃及首次發生針對清真寺的襲擊。

    埃及總檢察長25日發表聲明説,制造襲擊的恐怖分子持有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旗幟。

    目前暫無組織宣稱對襲擊負責。不過,分析普遍認為,這是“伊斯蘭國”的垂死掙扎。

    納賽爾高等軍事學院教授穆罕默德·卡什庫什認為,此次襲擊的手法明顯帶有“伊斯蘭國”的印記。

    “其發動喪心病狂的襲擊,顯示出窮途末路的跡象。”卡什庫什説。

    埃及金字塔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貝希爾·阿卜杜勒-法塔赫也指出,恐怖分子試圖抹黑埃及政府反恐成效,並向外界高調宣布他們依然有能力在埃及掀起波瀾。

    埃及《金字塔報》社論指出,恐怖分子選擇較易下手的平民目標發動襲擊,説明他們已無力正面應對埃及安全部隊的清剿。

    恐襲策略重大轉變

    分析普遍指出,此次埃及恐襲目標的改變顯示該組織策略的重大轉變。路透社報道指出,襲擊清真寺對西奈武裝分子而言是一種戰術轉變,他們以前的襲擊目標是軍隊和警察,之後又試圖通過襲擊基督教堂和朝聖者,將自己的活動范圍擴散到大陸地區。

    貝希爾·阿卜杜勒-法塔赫也指出,恐怖分子的目標相比此前已發生改變,他們試圖通過單次襲擊制造盡可能多的傷亡以傳播恐慌。

    卡什庫什指出,這種轉變的背後有兩個因素。一方面,“伊斯蘭國”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的失勢以及埃及軍方近期加強反恐力度給該組織西奈分支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埃及近期積極修復與巴勒斯坦各派別的關係,巴勒斯坦和解政府已于本月1日接管了加沙地帶與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隨著口岸監管力度的加強,該組織此前利用口岸進行資金與人員補給的道路正被逐漸堵死。

    近年來,埃及頻頻成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西奈半島位于埃及東部,地處沙漠腹地。近年來極端分子以西奈半島為主要基地,頻繁針對軍警發動襲擊,迄今造成數百人死亡。前身為“耶路撒冷支援者”、2014年起宣布效忠“伊斯蘭國”的極端組織“西奈省”,曾宣稱制造了大多數襲擊事件。去年底以來恐怖分子接連對科普特教堂發動數起襲擊。

    反恐還需治標治本

    空襲發生後,埃及總統塞西誓言對襲擊者予以無情反擊。隨後埃及軍方證實,空軍已對恐怖分子發動空中打擊,安全部隊同時進行地面追蹤。埃及《第七日報》援引安全部隊的消息説,目前正在對西奈地區進行“地毯式”搜索,該地區的多個出入口均已封閉。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認為,恐襲將迫使塞西政府延長緊急狀態,對極端分子採取高壓措施,除保護重要基礎設施外,還將在邊遠地區彌補反恐漏洞。此外,恐襲還將促使埃及進一步密切與以色列反恐合作,並且更加堅定參與地區反恐行動。

    不過,治標也得治本。

    目前,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已進入收尾階段。在伊拉克,伊拉克也已經在軍事上終結“伊斯蘭國”。但是,分析指出,中東地區在反恐方面依然任重道遠,不僅要防范極端分子化整為零發動襲擊,也要避免地區局勢動蕩給極端組織帶來卷土重來之機。

    正如伊拉克反恐事務專家希沙姆·哈希米指出的,為避免“伊斯蘭國”再次興起和類似組織出現,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説:“否則,反恐將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記者 張紅)

【糾錯】 [責任編輯: 張驕瀛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75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