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陳虎點兵:潛艇的可靠性比作戰指標更重要

2017年12月08日 16:49:4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陳虎)近期,阿根廷海軍的一艘常規動力潛艇在大西洋沉沒,全體艇員遇難。這艘潛艇已服役超過30年,因此有媒體將失事原因歸咎于潛艇老化,事實上這艘潛艇並不算老。

    潛艇技術的發展速度與水面艦艇相比要緩慢。常規潛艇技術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只有AIP技術(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

    歷史上發生事故的絕大多數潛艇都有2個共性,一是艇上人員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條令條例和規范要求,二是疏忽了潛艇某些關鍵節點上的微小故障。

    阿根廷媒體消息説,這艘潛艇在失事前曾與岸上有過通信聯絡,並報告潛艇出現並修復通氣管進水、部分電路短路等故障。阿根廷官方也宣布在潛艇失事海域監測到水下爆炸。因此,導致這艘潛艇失事的最大可能就是艇內氫氣引發爆炸。

    潛艇經常會因不起眼的小部件故障而引發大事故。雖然潛艇裏裝有空氣成份探測裝置,但如果這個裝置不能正常工作,而艇內氫氣超標,這個情況就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這艘潛艇失事或許還與艇員操作不規范有關。若潛艇在發生故障後上浮至水面航行,又或在水下航行時嚴格執行規范將各個艙室的耐壓艙門關緊,潛艇發生爆炸的結果也將截然不同。

    這艘潛艇失事的原因目前還是個謎。但每一次潛艇失事都會給失事方帶來大量的經驗教訓、技術進步,這對失事方來説也算是一筆“財富”。

    潛艇失事後,艇員將面臨2個選擇,一是自己逃生,再就是等待救援。逃生是有條件的,潛艇失事處所處海域的水深不能過深,如果超過300米,基本無可能逃生。實際上,在一兩百米的深度,自我逃生也相當困難,因為要面對減壓病。

    當人處在大水深、高水壓的情況下,呼吸的氣體會以很大比例融入血液,如果人快速上浮,壓力驟減,融在體液、血液中的氣體會快速的釋放並在血管、身體內形成很多氣泡,這就是減壓病。從幾十米或上百米深的潛艇中逃生上浮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艇員逃生時,潛艇會釋放逃生浮標,浮標下連著纜繩,每隔10米會有一個被當做記號的扣,逃生人員每摸到一個扣就需要休息片刻。整個逃生的過程很漫長,也非常艱難。

    潛艇救援更為困難。潛艇普遍配有救生浮漂,當潛艇失事時,救生浮漂可自動浮在海面並發送各種資訊,幫助救援方找到失事潛艇。目前公布的消息顯示,阿根廷失聯潛艇沒有釋放救生浮標,因此尋找這艘潛艇就很困難。

    此次阿根廷潛艇失事為世界敲響了警鐘——潛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遠比它的技術指標更重要。如果一型潛艇的可靠性、安全性都不達標,試問有哪個國家的海軍敢用,什麼樣的水兵敢上艇服役。因此對潛艇來説,作戰指標固然重要,但可靠性、安全性應擺在第一位。

【糾錯】 [責任編輯: 韓松豫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760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