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記者手記:蠶行絲路萬裏遙
2014-06-15 17:52: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絲路 新夢想)記者手記:蠶行絲路萬裏遙

    新華網北京6月15日電(記者 張崇防)桑葉田田,最是農耕時代的一道風景。絲綢絢爛,織就特定時期的富貴榮華。緙絲書畫,謄寫從古至今的雋永瑰麗。由桑及蠶而至絲綢之路,塑造而成一個追求大美、展示勇氣和探索智慧的旅途。

    近日結束的“中國媒體絲路行”大型跨境採訪活動,讓包括筆者在內的30多名媒體記者得以重走古代絲綢之路。我們如同春蠶,筆耕恰似吐絲,辛勤編織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真實圖景。

    記者團5月20日自北京出發,一路西行至西安、鹹陽、蘭州,入河西走廊抵張掖、敦煌,出嘉峪關到烏魯木齊,再赴昌吉、霍爾果斯、伊寧、博樂、阿拉山口,用12天的時間走完陜西、甘肅、新疆三省區的12個城市和口岸。

    6月1日晚從烏魯木齊出境,先後到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3國,奔赴阿拉木圖、阿斯塔納、塔什幹、撒馬爾罕、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等6個城市,我們用8天時間採訪了數十位當地政府官員、知名學者、普通民眾以及我使館工作人員。

    行程逾5萬裏,歷經20余天。我們有3個整晚住宿在直快列車上,4次乘坐紅眼航班。繁華都市、沙漠邊緣、戈壁荒灘、草原濕地,我們用腳步丈量古絲綢之路的今朝和往昔。

    所到之處幾乎都可見到桑樹,而又恰逢桑葚成熟季節,它們不僅能提供夏日裏的絲絲清涼,那甜美的果實又如同古絲綢之路沿途驛站的給養。我們因此能夠長途奔襲,連續作戰,而不知疲勞。

    我們試圖穿越古今,思接千載而視通萬裏。我們走近不為人熟知的兩個少數民族——甘肅裕固族和新疆錫伯族,漫步世界上“最年輕的”首都——阿斯塔納,徜徉最古老的薩馬爾罕和伊斯坦布爾的巴扎集市,探秘西域諸王國,以及東羅馬帝國、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行前,我們想像中亞地區該有多麼的危險,更試圖實地經行後思考求解安全難題。但在採訪中,哈薩克斯坦人告訴記者:“我們這裏經常夜不閉戶。”烏茲別克斯坦人説:“即便忘記鎖車門,也絕不用擔心車內的東西被偷走。”土耳其人説:“我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形勢不穩定,但鮮有遊客投訴在伊斯坦布爾大巴扎購物時遭盜搶。”都説自己安全,三地又有所不同:在哈薩克斯坦和土耳其不常見到警察,而在烏茲別克斯坦幾乎處處可見警察。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在阿斯塔納和塔什幹,我們的記者曾走進酒吧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一邊“搭訕”著陌生的顧客,一邊“糾纏”著男女服務生,其實這是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採訪。那般鮮活、生動的語言,那般誇張、搞笑的動作,最後留給我們的卻是“最原汁原味的內容”。

    我們真切感受著到訪國家的友好。從政府官員的表態到專家學者的解讀,從接待方的熱情洋溢到陌生人的燦然微笑,我們接收最多的資訊就是善意、期待。土耳其—中國商會主席雅烏茲·歐乃説:“絲綢之路自古連著你和我,咱們兩家是親戚。”

    長路未覺遠,且行且珍惜。同行之間切磋新聞技法,勿論男女長幼而尊勤者為友、達者為師。睡在火車臥鋪車廂,潛睡中聽到列車行進發出的咔嗒聲;躺在酒店寬大、舒適的席夢思床上,朦朧中聽到洗手間排氣扇工作時發出的劈啪聲,都會誤以為是隔壁同事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響。于是,馬上清醒過來,或假寐沉思,或動手寫作。

    如果有人問我:絲綢之路走得通麼?我會説:能通。如果再有人問:絲綢之路經濟帶讀懂了麼?我會如實回答:沒全懂。絲綢之路從來都不是單靠一個人就能走完的旅程,而只能是一個完美的接力。我們的採訪結束了,新一次的採訪已經開始。春蠶到死絲方盡,誠如也。

    如果還有人問: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只能用最俗的話告訴他:累!就一個字。累,並快樂著。

+1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401111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