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日媒:日本安保戰略缺乏戰略考量

2014年07月28日 09:59:11 來源: 新華國際
分享到:

    據今日出版參考消息報道,【《日本時報》網站7月24日文章】題:安倍的安保戰略缺乏戰略考量(作者日本桃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松村昌廣)

    去年12月,安倍晉三政府通過首份《國家安保戰略》,這份32頁的文件明確了日本的國家利益、戰略目標及要採取的基本政策路線。該文件取代了1952年的篇幅只有約300個字的基本防衛政策。

    《國家安保戰略》看似為制訂防務和武器政策的基礎及內容詳盡的武器採購計劃書。然而,其本質上仍延續了由來已久的現行政策,同時額外制訂了一些措施來配合和(或)補充相比逐漸崛起的中國,實力相對下降的美國力量。

    這樣一來,《國家安保戰略》既不是戰略轉向,也非政策轉變。它似乎只是把傳統戰略詳細解釋了一遍。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安倍為何要大肆鼓吹《國家安保戰略》,強調“積極和平主義”(其核心觀點是主動促進和平)?顯然,安倍的意圖是為自己的國家安保政策贏取廣泛支援,但閉口不談核心戰略概念。既然日本防務規劃者完全清楚這一點,那他們強調“積極和平主義”的目的何在?

    鑒于當今沒有哪個政府敢公然宣布採取侵略政策,因此,這裏所説的“和平主義”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根本無助于制訂大戰略。所以,“積極”這個詞具有重要意義。

    不用多説,“積極和平主義”相對的是“消極和平主義”,這是美國迫使戰敗的日本接受的一條憲法主線。日本的確長期奉行了這一原則,沒有參與二戰之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形成與維護,盡管其安全與繁榮來自于這個秩序。

    但隨著其成為全球經濟大國,日本開始奉行前一種政策。但除了外交方面,日本追求“積極和平主義”的努力或將失去動力。其公共債務如滾雪球般越來越高,國內人口出生率持續低迷而人口又在迅速老齡化。這些情況可能最終會制約日本的防務和援助支出。此外,日本還將無法參加涉及動用軍隊的聯合國維和行動。因此,日本沒有必要追求“積極和平主義”。

    顯然,借助“積極和平主義”的説法,《國家安保戰略》被用作了為傳統防務政策辯護的工具。這麼做可能贏得民眾支援。

    雖然這種説法在國內輿論中非常有效,但它可能給日本的公共外交帶來壓力,因為這需要向外國公眾準確闡釋自己的安保政策目標和手段。

    為應對中國的挑戰,安倍政府正在有限加速日本的軍事化,加強軍事姿態並放松國內的法律限制。這一切都與暗含著反戰態度、倡導放棄戰爭的“和平主義”標準含義背道而馳。

    安倍似乎下定決心不向中國採取緩和政策。他使用的“和平主義”這個詞在英文中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實際政策卻自相矛盾,這使得他很容易受到國內外反對勢力的政治攻擊。

    遺憾的是,《國家安保戰略》也未能制訂出新原則來指導武器採購的優先事項與資源分配,以增強陸海空自衛隊的協同行動能力。

    所以説,首份《國家安保戰略》實際上是安倍為自己的政策優先性辯護的工具,暗示著他仍深陷在國內有關和平與自衛的曠日持久的爭辯之中。

    若制訂得當,未來的《國家安保戰略》將全面闡述日本的目標和基本政策,增強透明度,並對建立信任乃至增強威懾發揮作用。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6804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