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李紹先:2014年中東政治秩序出現塌方式崩潰

2015年01月09日 15:23:35 來源: 新華網

    1月8日,新華網思客會之縱論天下(第五屆)國際問題研討會在新華網新總部舉行。圖為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演講。 新華網 郭小天 攝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 新華網思客會之縱論天下(第五屆)國際問題研討會8日在北京舉行,二十多位知名國際問題“大咖”齊聚新華網新總部,共同回顧2014,展望2015,就中國外交和當前的國際熱點問題,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碰撞與爭鋒。以下是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的發言主要內容:

    2014年,中東形勢最大特點就是崩潰,政治秩序崩潰、政治版圖解體,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伊斯蘭國”異軍突起。

    2014年6月,“伊斯蘭國”突然攻佔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逼巴格達。“伊斯蘭國”似乎一夜之間出現,震驚了世界。基辛格評價説,1919-1920年在中東建立起來的政治秩序現在正在崩潰。其實,這個政治秩序崩潰早就開始了。

    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界事實上被“伊斯蘭國”抹掉,一個庫爾德國家呼之欲出。另外,“伊斯蘭國”還嚴重影響到了同處于所謂“黎凡特”(地中海東岸包括今天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黎巴嫩、約旦等周邊國家的穩定。再擴大一些看中東地區的形勢,利比亞內戰如火如荼;葉門正趨于分裂,北部有越來越強大的什葉派胡塞武裝,東南部還活躍著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

    所以説,2014年中東形勢最大的特點是一個崩潰的局面,國家解體、邊界失控、秩序坍塌。中東今天的局面,是十多年來美國一係列錯誤積累的結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戰打破了中東地區原有的地緣政治平衡,致使伊朗坐大,形成了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遜尼派集團和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集團間尖銳對立的局面。這也是伊戰結束十多年後,中東一直穩定不下來的重要原因。今天“伊斯蘭國”的前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和長期存在于戰後的伊拉克。

    目前,“伊斯蘭國”崛起是在2011年所謂的“阿拉伯之春”之後出現的。美國想利用“阿拉伯之春”搞垮阿薩德政權,實際上是想借此打壓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也都幹預敘利亞局勢,其目的也是要削弱伊朗。但事與願違,美國、西方和該地區遜尼派國家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支援被2011年從伊拉克轉戰到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充分利用,“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中不斷壯大。

    “伊斯蘭國”對美國和西方的利益構成重大威脅,美國不得不打壓它,但不能説美國是真正要消滅它。美國現在是一邊打一邊想一邊看,並不想打得太狠。如果打得太狠了,“伊斯蘭國”倒下去,並不有利于美國的戰略目標,但“伊斯蘭國”的勢頭又需要壓制住,所以就出現了如今這個很奇怪局面。

    除地區秩序崩潰之外,2014年中東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伊朗核問題。去年,伊朗核問題出現大進展,那就是美國和伊朗關係的解凍,但這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這是根據形勢的發展,特別是2011年之後的形勢發展而形成的新局面。美國人意識到伊拉克戰爭後十年來的單邊打壓伊朗的政策難以為繼,所以從2013年就開始調整。因此,伊核問題才出現了松動的局面。

    伊核問題已經進入一個可以稱之為“新常態”的階段,談也難不談也難,即談判達成最後協議非常困難,但談判破裂也非常困難。伊核談判達成最終協議取決于奧巴馬的政治決斷,即承認伊朗政教合一伊斯蘭政權的合法性和伊朗在中東地緣政治上的現實地位。而談判破裂顯然是美伊政府都不願看到的事情,伊朗需要談判帶來的國際制裁松動,奧巴馬則想保持其中東外交唯一的“亮點”。因此,伊朗核談判就是一鍋典型的“夾生飯”。(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 李紹先)

讓新聞有深度,讓思想有溫度,新華網微信公號(微信號:newsxinhua)帶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掃一掃,打開世界新大門!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6127373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