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牛奶如何從“貧困象徵”變成“完美食物”

2015年02月06日 09:53:23 來源: 北京日報

  1953年的英國倫敦,學校必須提供免費牛奶。

  19至20世紀的商業和科學轉變了牛奶,將自然物塑造成一種現代生活的日用品,也成功地使它成為母乳的替代品、嬰兒和兒童的必需之物。從某種意義上説,現在人們所熟知的“牛奶”,並非從奶牛乳房流出來的純潔芳香的白色液體,而是由現代科學技術、廣告宣傳效應塑造和推廣的一種文化。

  俄羅斯的消費者在使用牛奶自動販賣機。

  以牛奶為食曾是貧困的象徵

  不可否認,在漫長的歷史中,牛奶是所有飲品中陪伴人類時間最長、與日常生活最密不可分的一種,重要性僅次于水。6000年前古巴比倫一座神廟中的壁畫,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關于人類獲取和飲用牛奶的最早歷史記錄,但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早在12000年前,人類就開始馴服牛作為家畜,並把牛奶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西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使用牛奶作為祭品。埃及神話中象徵豐産和愛情的神哈索爾,就長著一顆奶牛的頭。而近年來在瑞士等地的考古挖掘則顯示,就在那時,歐洲人已經開始掌握了用牛奶制作奶酪的技術。

  在《聖經·舊約》中,牛奶一共被提及47次。上帝許給以色列人的樂土,便是那“流奶與蜜之地”。事實上,在中亞的許多地方,一直到相當晚的時候,一個人擁有奶牛的數目還是衡量其財富的主要標準。

  雖然現在提起牛奶和奶酪,動不動就會與生活品質連在一起,但在中世紀,情況卻並非如此。19世紀以前,由于沒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種伴隨著高風險的食品。直接擠出的奶常常被細菌污染,在炎熱的季節幾個小時就足以令牛奶變質,因此幾百年中,被稱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窮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有錢人對其敬而遠之,經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認為是貧困的標誌。

  生活在13世紀末的馬可·波羅曾在他那本著名的遊記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隊伍長途行軍時,攜帶幹燥過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物。這恐怕是關于奶粉的最早記錄。不過,西方航海家探索新世界時,為了解決營養問題,用到的卻是一種更原始的笨辦法:帶著奶牛上路。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駛向美洲大陸時,就吸取了前一次航行中的教訓,攜有奶牛。而當新教徒開始大批移居美洲大陸時,英國法律甚至規定,每艘駛往新大陸的船,必須嚴格遵循每5名乘客配備一頭奶牛的標準。當船只抵達港口後,船長有權將這些奶牛就地出售,為自己賺一筆外快。

  1611年,美洲的詹姆斯頓殖民地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批奶牛。在這些奶牛被運到美洲大陸之前,由于缺少牛奶,當地新生兒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奶牛,當時的殖民地統治者特拉華爵士甚至專門出臺了一部奶牛保護法。

  工業化産銷使其成為“完美食物”

  19世紀早期,工業化使職業婦女數目增加,母乳餵養的減少相應增大了人們對牛奶的需求,因此如何讓城市居民喝到安全牛奶,成為許多發明家考慮的問題。

  1856年,美國人吉爾·博登獲得了生産煉乳的專利許可。在制造煉乳的過程中,博登發現了延長牛奶保質期的辦法。比如高溫煮沸可以殺死牛奶中的細菌,加糖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脫脂也有相同的作用。南北戰爭對延長食品保質期的需求讓博登著實發了筆大財。

  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推動著乳制品行業的繁榮。1871年,法國人路易·巴斯德在解決葡萄酒變質問題時,發明瞭至今仍被廣為使用的巴氏消毒法:將液體加熱到一定溫度(葡萄酒是50攝氏度,牛奶是72~75攝氏度),可以既殺死其中的有害細菌,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有其中的有益成分和味道。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沒有巴斯德,就不會有今天如此繁榮的全球乳品業市場,世界每人平均牛奶消費量也絕不可能達到100公斤之多。

   1 2 下一頁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1127465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