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化+”步入深水區 “一帶一路”助力中外交流--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綜述
2017-05-15 17:27:1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深圳5月15日電 題:“文化+”步入深水區 “一帶一路”助力中外交流——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綜述

  新華社記者 陳宇軒、王豐、王曉丹

  為期5天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15日落下帷幕。在本屆文博會上,各種“文化+”新業態呈現出與科技、産業深度融合的趨勢。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更加豐富,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

  “文化+”新業態發展步入深水區

  從過去的“新聞出版館”到本屆文博會的“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名稱的變化反映了以“文化+科技”為特徵的媒體融合逐漸成為傳媒業發展的“標配”。

  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一套名為“易漢語”的漢語學習教材關注度很高,不少外國人現場就學起了漢語,利用專門的手機軟件掃描課文頁面,軟件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范讀,學生也可以跟讀,係統自動識別讀音正誤。

  這樣的數字化互動項目在本屆文博會上隨處可見。四川新華文軒出版傳媒公司的一套地理教學解決方案將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結合,利用專門的手機APP掃描解碼,3D列印設備就可以將課本裏的地形圖列印出來,以直觀立體的形象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的“虛擬科學實驗室”,配套出版社的科技類教材,使學生能在網上動手操作物理和化學實驗。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自2013年以來,財政部通過國有資本預算和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兩個渠道,共支援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301個,總投入達20.39億元,一批導向正確、內容精準、技術含量高、用戶體驗好、市場反響好的數字産品走向市場。

  傳統文化各顯神通“走出去”

  文博會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産品出口額達786.6億美元,是2006年的8.1倍。面對出口大潮,我國文化“走出去”如何進一步發力?在本屆文博會上,一批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新渠道引人關注。

  201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景德鎮學院申報的“陶瓷文化:保護與創新”教席獲得通過。教席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大學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間進行經驗知識與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徑。

  陶瓷藝術專家、景德鎮學院藝術設計係副主任鄭豐銀説:“通過這一嶄新的渠道,我們可以面向世界進行文化傳播和培訓,弘揚我們的陶瓷文化,同時也可以在國際上尋找合作夥伴。”

  更多的事實表明,傳統文化“走出去”正逐漸與國外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域上和美集團是一家從事文化旅遊創意産業的企業,目前正在柬埔寨和尼泊爾分別布局以四川文化和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項目。來自重慶苗族地區的苗繡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挎包、圍巾、飾品等創意産品受到歐洲消費者青睞。據苗繡技藝傳承人陳國桃介紹,意大利威尼斯一家博物館已為苗繡開設專館。

  “通過商業運營的方式,把傳統文化與國外老百姓的休閒娛樂生活結合起來,這是文化‘走出去’的好方法。”域上和美集團會展活動負責人鬱傑廣説。

  “一帶一路”助力中外文化交流

  在“一帶一路·國際館”內,一位戴著紅色頭巾的手工藝人盤膝而坐。他將一根紅、綠、金三色相間的膠條捏成圓環,置于一個小電爐的鐵板上,接著將一個金屬環嵌入膠環內,隨即又套在木製柱狀工具上,就著電爐的溫度不斷熱烘。

  這位來自印度的手工藝人伊克巴爾·謝赫正在制作象徵好運和富足的紫膠手鐲。來自北京的參展商劉晨在看完手鐲制作過程之後,隨即向伊克巴爾定制了3只手鐲送給家人。“這些手鐲的紋樣色澤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異域特色。”劉晨説。

  記者了解到,本屆文博會的“一帶一路·國際館”共邀請了35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産品。

  在埃及展區,數百件銅雕藝術品、彩繪玻璃石膏制品、鑲嵌貝殼的木藝品引來了大量觀眾。據展區負責人塔裏克介紹,文博會期間,埃及手工藝品廣受歡迎,前3天共賣出逾650件手工藝品。

  “去年文博會期間,埃及展區以展示為主,今年增加了銷售環節,我們將更多更好的手工藝品帶到中國,希望中國人關注埃及、了解埃及,未來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塔裏克説。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盛會璀璨夜
    盛會璀璨夜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在京舉行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法國舉行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97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