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特寫:“它觸動了我的心”——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一行訪美側記
2017-10-12 21:29:2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紐約10月11日電  特寫:“它觸動了我的心”——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一行訪美側記

  新華社記者 楊士龍 黃和遜 袁悅

  從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彈奏第一首曲子《高山流水》開始,紐約一地産公司經理埃德爾伯托·普拉達就離開座位,站著欣賞完了共約90分鐘的表演,並用手機盡可能多地錄下讓他耳目一新的中國箏樂。

  “好聽,真好聽!它觸動了我的心!”這名喜愛音樂的意大利裔美國人在11日晚的這場活動結束後對新華社記者説,他和夫人常來林肯中心聽音樂會,但對于古箏曲,他們是第一次現場傾聽。“箏樂和西方音樂很不同,它不僅好聽、動人,每個曲子還有故事、有歷史。”

  初次接觸中國民樂的美國朋友能有如此深度的評價,全得益于袁莎及其團隊獨具匠心的節目設計:以古箏音樂的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索,結合中國古典詩詞的深遠意境,在演奏與賞析中融入西洋音樂和樂器的元素,力圖以敦厚而充滿詩意的藝術形式展示中國民樂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中華文化講堂”係列的一部分,這次活動題為“箏與詩——中國音樂文化之旅”恰如其分。紐約是袁莎一行訪美的第二站,前一站是舊金山,接下來還將去波士頓。

  “我們選擇的是能夠表達中國文化中最美的那部分。曲目由古至今,有傳統,有現代。為拉近與紐約觀眾的距離,我們還特別融入了一些西洋樂的因素。”袁莎在活動開始前對新華社記者説。

  古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的秦國,袁莎就此選了第一首曲子《高山流水》,“摔琴謝知音”的千古佳話寄托了人們對友情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一曲猗蘭按玉徽,高山流水少人知”。

  這首繪景寫意的作品前半部“巍巍乎志在高山”,以渾厚而優美的音色,描繪了高山之雄偉蒼勁;後半部“洋洋乎志在流水”,細膩刻畫了流水由細流涓涓低回婉轉直至匯流成河的壯麗景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曲《春江花月夜》,袁莎把大家帶入了古箏鼎盛時期的唐朝:一江春水,湯湯東流,鐘鼓聲聲,花影疊翠,月光映出蕩漾水波,時而波浪拍岸,時而漁歌唱晚……

  此時伴奏的是由大提琴、小提琴與鋼琴演繹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創作的《自新大陸》的主題音樂,它表達的思鄉情懷與《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下思念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撥動了所有現場觀眾的心弦,使人們完全沉浸在跨越時空、跨越文化的對話中。

  最後,袁莎為大家奉獻了被譽為古箏美學詩意之集大成者——《出水蓮》。“吾愛此箏,不奢不競;吾愛此曲,如雪如冰;吾愛此韻,松之風,竹之雨,澗之滴,波之濤……”

  無論箏樂是如泣如訴,還是如嘯如怒,袁莎這個嬌小的江南女子在彈奏期間一直微閉雙眸,平靜如水,沒有任何誇張的動作。

  “年輕時彈奏,我會淋漓盡致地釋放自己的技巧,但現在我已不需要這種外在形式的‘放’了,”袁莎説,“我可以在一個非常含蓄而內斂的形式下,不動聲色地表現音樂飽滿的力量和深度……中國文化就是這樣的,非常質樸含蓄。”

  袁莎認為,演奏《春江花月夜》關鍵不在于手上有多少技巧,而在于懂得用心。“只要有真實情感的寄托,那麼你手上的琴音就會化作你的心聲表達出來,就會感染觀眾。”

  因為接聽幾個緊急的商務電話,紐約韋伯咨詢公司總經理周瑋錯過了一些演奏片段。遺憾中,她告訴記者:“音樂把我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如果還有一場,我希望靜靜地全程享受這既優雅又激蕩的箏聲”。

  為袁莎《出水蓮》伴奏的紐約豎琴師名叫迪安娜·辛德莉。這是她學琴12年來首次與中國古箏藝術家同臺演出。讓她驚訝的是,這種看似簡單的樂器有這麼大的表現力。“真是太棒了!”她讚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紅葉“鬧”金秋
紅葉“鬧”金秋
瀘沽湖秋色迷人
瀘沽湖秋色迷人
重慶現五層“螺旋”停車庫
重慶現五層“螺旋”停車庫
金秋十月 甘肅戈壁胡楊林披“金裝”
金秋十月 甘肅戈壁胡楊林披“金裝”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79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