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神鋼醜聞”折射日本制造業式微
2017-10-17 07:43:31 來源: 文匯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來,日本神戶制鋼數據造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相關報道幾乎佔據日本各大媒體的頭條。總體來看,此次事件可以用“始料未及”“難以置信”“前所未有”等關鍵詞來形容,這從側面説明此次事件的突發性和危害性,或許可以算是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敗筆。從更深層次視角來看,此次事件還暴露出日本企業及整體制造業的失勢與式微。

  第一,此次事件的發生再度暴露出日本企業在推動自身改革發展問題上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弊病。作為這一問題的突出表現之一,制度改革的滯緩成為近年來困擾日本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比如説,“年功序列制”和“終身雇傭制”是戰後日本企業管理模式的標誌性創新,也是推動日本企業在戰後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實現持續發展與進步的制度性因素。盡管如此,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以及全球企業競爭的加劇,上述的兩大企業管理制度卻被多數日本及國際學者視為阻礙日本企業改革創新的主要障礙,更是影響日本經濟正常復蘇的制度羈絆。近年來,隨著日本企業整體生存壓力的加大,企業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改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漸拋棄或改進了“年功序列制”和“終身雇傭制”的實施方法,但在絕大多數日本企業、尤其是具有“航空母艦”規模的大企業內部,相關情況並不見好轉,企業管理的制度性改革仍停留于水面上的“波瀾壯闊”,始終難以撼動利益分割的核心層面。

  第二,此次事件再度折射日本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日漸式微的現實窘境。眾所周知,經過長時間的資本投入與研發積累,日本企業在技術競爭力領域具有顯著優勢,但這些既有優勢僅集中在“存量”方面,而就“增量”而言,日本企業並不突出,甚至與其周邊國家相比,個別領域的技術競爭優勢已轉變為相對劣勢。盡管如此,日本企業仍固守“吃老本”的狀態,也不顧“老本”底子越來越薄的客觀現實。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日本人口結構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實困難,而勞動力的減少和勞動效率的降低直接引發生産成本的飆升,後者進一步加劇了 日本企業的競爭壓力和生存難度,並迫使部分企業陷入江河日下的頹勢。

  第三,此次事件再次對日本社會的誠信基礎提出質疑,更是此前各類社會性造假事件産生負面效應的集中爆發。實際上,近年來“造假”一詞就與日本企業之間建立起難以分割的關聯性。例如,東芝隨意捏造財務數據,導致公司巨大經濟損失;三菱汽車誇大燃油效率,致使一大批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汽車流入市場;高田氣囊公司隱秘事故資訊,直接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等。這其中還不包括部分日本飲食店“挂羊頭賣狗肉”,用進口食材替換本土食材,利用欺詐手段謀取巨大商業利益。與之相比,此次事件之所以造成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神戶制鋼是日本鋼鐵業的“百年老店”,其部分産品在日本及國際市場上佔有絕對性的壟斷地位;與此同時,由于鋼鐵制品是其他中間産品或産成品的基礎性原材料,被廣泛使用于汽車、鐵路、航空甚至軍工等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各個産業,容易從微觀及中觀層面對日本經濟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此次事件仍在進一步發酵之中,其潛在的負面影響與經濟損失更難以用一個準確的數字來描述。

  綜上所述,“千裏之堤毀于蟻穴”,神戶制鋼的醜聞業已危害到日本制造的良好信譽和無形價值,更使日本戰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構建起來的社會信用體係因此而黯然失色。信用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經濟文明程度的主要圭臬。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信用更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手段與方法。對此,包括日本企業在內的所有經濟行為體,均應予以足夠重視。(作者陳友駿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1
【糾錯】 責任編輯: 謝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大美胡楊醉金秋
大美胡楊醉金秋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212972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