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會、個人:中國夢的價值主體
2013年04月10日 09:58:1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  列印 關閉 

王淑芹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滿懷深情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實際上闡明瞭中國夢互相關聯的三個層次:國家富強的中國夢、民族振興的中國夢和個體幸福的中國夢。無論是國家層面的中國夢、民族層面的中國夢,還是個體層面的中國夢,其實現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這是因為,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中國夢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也是共建共用中國夢的精神保障。

  作為一個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會憑空實現,必得依賴于一定主體——國家、社會、個人的擔當。相應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功能的發揮,也通過作用于中國夢的三重主體得以彰顯,表現為層層相依的三個層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確立了中國夢的國家價值目標,明確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確立了中國夢的社會價值目標,明確了我們要發展什麼樣的社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確立了中國夢的個人價值目標,明確了我們要塑造什麼樣的個人。民族復興的總體目標,實體化為三重主體的協調共進、有序發展,最終體現為國家富強、社會發展(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

  從國家層面來説,中國夢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雖然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GDP已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不能忽視我國每人平均GDP在世界排名靠後的現實(我國每人平均GDP僅為日本的1/10,2012年世界排名第87位)。換句話説,我國是世界上最窮的“第二大經濟體”,是發展中的大國而不是經濟強國。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盡早跨入發達國家行列。具體而言,“中國夢”的國家目標就是要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保障社會成員的民主權利、建設清明政治、協調社會利益關係,實現國強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會和諧。

  從社會層面來講,作為共同生活的人們形成的關係的聯合體,社會不僅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也會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在我們國家,立足社會現實、改造與完善社會的中國夢目標之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的進步,絕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更需要創設一種適宜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環境,打破一些束縛人們實現合理願望的陳舊條框,使社會成員過上富足而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在社會主義法治框架下,社會成員人格獨立,具有個人自主性的責任自由;社會成員人格平等,具有財富獲取、各種權益保障的均等機會;社會成員得失公平,真正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對應、貢獻與索取的對應、惡行與懲罰的對應、善行與獎勵的對應、作用與地位的對應;實現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以及對正當公民權利的合理保護,政府權力和公民行為均受到法律制約,司法判決具有權威性,排除社會組織和個人意志的任意性和專橫性,等等。

  這裏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中國夢追求的目標,除了經濟、政治、文化指向外,還有道德。道德不僅是對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一種規定和要求,而且也是人性的一種升華,更是美好社會的一種表徵。道德促進人修身養性、善化心靈,擴展才智,超出其他物類,是人之為人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我國古代《禮記》所描繪的“大同世界”中,不僅有“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而且也有“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道德要求。社會成員具有良善的道德,是美好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識。因此,中國夢不是單一的“財富夢”、“實力夢”、“強國夢”,還有“道德夢”。

  從個體層面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中國夢所欲求的社會成員應該具有的一種良好道德素養。愛國,是公民的社會美德。國和家一樣,都是人的歸屬地;愛國與愛家一樣,都是人必行的道德義務和責無旁貸的道德責任。敬業,是公民的職業道德。職業既是人謀生的手段,又是人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以虔誠的心靈、專心致志和勤懇耐勞的精神對待職業,珍惜和熱愛本職工作,盡心盡力地履行好崗位職責,是從業人員的天職。社會成員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既是個人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障。誠信,是人的基本德性。誠信之德的要義是真實無欺、信守約定、踐行承諾、講究信譽。誠信既是社會合作、信任與發展的道德基礎,也是個人心神愉悅、幸福生活的道德基礎。友善,是人的善良與寬容凝聚的一種寬厚的德性。對人友善,既是心地善良的人性之美,是人的一種文明素養,也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人的一種文明禮貌。友善使人間充滿愛,使社會充滿溫暖。

  由于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實現中國夢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産力、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也需要在社會轉型期的多樣文化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與整合,形成社會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精神動力。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加速期,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整體性躍遷明顯,社會結構轉換、機制轉軌不僅引起了社會利益關係的調整和變化,而且使社會心理、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轉型所形成的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新質社會結構,使原有的社會價值體係逐漸弱化了對社會成員思想和行為的引領或整合作用,急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提供價值標準,以實現價值引領和社會秩序的整合。

  社會經濟結構和利益關係調整引發的社會資源再分配及其社會出現的垂直分化,使社會成員逐漸分屬于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利益群體會因利益需求和社會地位的差異,秉持不同的價值觀念。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調動不同人群的力量,統合不同人群的價值觀念,使人們在主流價值觀方面達成共識,從而協調我國因社會結構的多元分化而可能引致的價值衝突。所以,不同利益群體共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以便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凝聚社會力量。

  在社會轉型期和改革開放時代,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碰撞、各種社會思潮的交鋒等所形成的多元社會文化,加劇了社會價值標準的模糊與混亂,而後現代主義的相對價值觀對社會價值標準的客觀性和一致性的瓦解,又進一步肢解了社會價值的統一性。要想避免人們行為的任意與越軌而導致社會混亂,首先就要使社會上絕大多數成員認同並踐行共同的價值觀念。所以,共建共用中國夢,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引導人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王淑芹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社會誠信制度體係建設研究”首席專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更多閱讀:
· 老新聞工作者座談:以建設者姿態共圓中國夢
· “我是建設者”大討論: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共圓中國夢
· 劉雲山強調 :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 老新聞人座談“我是建設者” 寄語新聞新兵心懷中國夢
· “中國道路中國夢”徵文啟事
 
(責任編輯: 劉艷丹 )
更多圖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2297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