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肥城:“種好田多打糧”,年味兒裏展望新“豐”景-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1/29 12:36:17
來源:肥城市委宣傳部

 山東肥城:“種好田多打糧”,年味兒裏展望新“豐”景

字體:

  近日,在山東肥城市新城街道,種糧大戶荊海軍的心思一直在“糧”上,時刻謀劃着一年的新春“大活計”。

  “今天要盤農資庫存,還得去地裏看看。等立春過後,開工就要澆返青水了。”荊海軍説。

  走進肥城市金豐糧食專業合作社,只見裏面高聳的糧食烘乾設備引人注目,各種大中型農機具擺放在庫內。作為“80 後”新農人,荊海軍有着年輕人特有的衝勁與創新思維。

  去年,他種植的小麥和玉米喜獲豐收,他認為訣竅就在於科技。比如玉米收穫時,不少農民因擔心連陰雨且缺少晾曬場地和烘乾設備,玉米未完全成熟就提前收割。而荊海軍因投資上百萬元安裝了一套烘乾設備,得以晚收10天,平均畝産1400多斤,同期畝增産8%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泰安市最早引入無人機進行農作物植保作業的種糧大戶之一。2012年,他購置了一架單旋翼無人機,如今合作社擁有五十多架植保無人機,日植保作業面積可達近萬畝,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這兩年,我們合作社堅持科技化、創新化、綠色化的農業發展理念,圍繞着糧食生産全環節,依託合作社現有的高端大型農業機械裝備,實現了糧食從耕種防收運烘加儲銷全生産環節的農業服務。”荊海軍自豪地説。

  2024年,合作社先後與泰安農科院以及各大高校建立合作關係,拿出2000畝地作為試驗田、攻關田,精選優質小麥、特種玉米、雙高大豆等作物開展試驗示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率先在金豐得到孵化應用,不僅降低了生産成本、減少了過程損耗,還提升了經濟效益,種植産出的優質糧食高於市場價10%以上,帶動農民同步增收30%左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最初的“單打獨鬥”,到如今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荊海軍的種植理念不斷轉變。

  隨着合作社流轉土地規模不斷擴大,他發現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逐年增多,而農田有機肥用量逐年減少,這一“多”一“少”間,昭示着將糞變肥、將“廢”變成“寶”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商機,是合作社做大做強、轉型升級的絕佳契機。

  “轉型發展已是刻不容緩。”荊海軍果斷作出決策。憑藉多年深耕農業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他成功引進土壤改良技術、微生物分解技術和納米膜發酵技術,通過這些技術,那些曾經無處安置、令人頭疼的糞污與秸稈,經過科學的配方調配和高溫發酵處理,搖身一變成為質優價廉的有機肥,為眾多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

  “目前,我們合作社年處理農業廢棄物5萬噸,轉化有機肥3.5萬噸,真正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減少了化學肥料的使用,讓土壤更健康。”荊海軍介紹道。在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道路上,荊海軍已累計投入超過360萬元,憑藉着不懈的努力與堅持,成功構建起一條綠色循環農業産業鏈,為肥城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以前,我們養牛産生的大量糞污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處理辦法,堆積如山,嚴重污染環境。如今好了,統一拉到這兒處理,不僅徹底解決了牛糞污染問題,還能獲得一筆額外收入。”養殖企業負責人笑呵呵地説道。

  “種好田,多打糧。” 談及今年的新打算,荊海軍説,當前重點是抓好麥田管理,為小麥豐收搭建好豐産架子。目前來看小麥長勢良好,期待全年有個好收成。(紀宗玉 肖明媛)

【糾錯】 【責任編輯:楊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