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海底撈是一家著名的中國火鍋連鎖店,在中國擁有82家店,僱員1萬多人,每年接待3000萬人次。
去年下半年,海底撈悄悄地來到新加坡,但口碑效應使得它生意依然火爆,在網絡上引起新移民和曾到過中國的新加坡人的關注。
海底撈獨特的服務和管理方式,帶來的不只是一家餐館,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餐飲文化。
《新匯點》專訪海底撈大當家張勇,聽他談海底撈的故事,為何在新加坡開分店,以及新加坡經驗對他的 啟發。
到過海底撈的顧客,無不對其服務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受寵若驚”的顧客稱之為“變態伺候”。入座後有人送上綁頭髮用的橡皮筋、圍裙、手機套,就餐時服務員不時遞上熱毛巾。
火鍋在中國是門檻低、差異化低的行業。2011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黃鐵鷹出版的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點明海底撈很難模仿。黃鐵鷹在2009年的文章《海底撈的管理智慧》,成為《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進入中國八年影響最大的案例,中國很多大學的商學院都講授海底撈的故事。
等待入座有各種免費服務
從1994年成立至今,海底撈在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深圳、廣州等城市,都開設分店,如今在中國擁有82家店、僱員1萬多人,每年要接待3000萬人次,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之一。
海底撈在海外的首家分店,去年10月底在新加坡的克拉碼頭開業。和在中國的店面一樣,如果顧客正在排隊等待入座,可以免費享受各種服務,如美甲、洗眼鏡、手機貼膜、小吃等;也讓顧客自己動手折千紙鶴,折滿30隻可以換取免費火鍋配菜一盤,讓等待過程不會乏味。記者採訪的時候,等候的兩名女顧客正在美甲,過一會看到忙完的美甲師抱起一個幼兒,逗他玩樂。
記者問:“是你的孩子嗎?”
美甲師説:“不是,是顧客的,我幫他們帶一會。”
就是這樣的細節服務,讓海底撈成為顧客熱衷傳播的神奇故事。
希望降低大家對客服期望
在新加坡,本地人和移民或留學生,早已在微博、論壇、等社交媒體裏熱烈地討論,海底撈來到新加坡,分享自己在店裏消費後的體驗,還配上很多有趣的説明。
海底撈新加坡分店有48桌,在本地來説面積不小,但和中國所有分店相比,卻是規模最小的。顧客基本上要等一兩小時,但依然客似雲來。剛開業時,70%顧客有中國背景,如今新加坡人佔60%左右,不乏孫燕姿等名人。
四川海底撈餐飲董事長兼創辦人張勇對此卻很謙虛:“傳説中,海底撈的服務水平是名不符實的,我們的知名度已經高於我們的管理水平。
“因為網絡的關係,大家現在提起海底撈,都覺得很神奇,好像海底撈很好;但是如果你抱着這種想法來,肯定會失望。”
他希望能夠降低大家對客服的期望,而不是提高客服的期望。
他解釋,海底撈整個企業1萬多人,不可能每個服務員都對客人很好。每個服務員都有心情、健康的原因,或是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服務質量。
張勇心目中的“服務好”,和網友口中的服務好的定義不一樣。他説:“網上指的服務好是説服務態度好,我們理解的是包括口味、環境、食品安全等很多因素,服務態度只是服務好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服務是一個綜合的東西。
“網上表揚的是我們的服務態度好,其實態度沒有什麼不好的。你到別人的飯店去,吃飯難道別人把你往外推嗎?沒有一家是這樣的,你憑什麼説比人家服務好?”
這種“不隨便宣傳”似乎成為海底撈的企業文化,公司條例不允許員工隨意在網上宣傳海底撈,連張勇接受本報的專訪,也必須到董事會備案。
為什麼採取這種謹慎的態度?
張勇説:“我希望進行宣傳,但是是一種口碑的宣傳,不是名過於實的宣傳。”
他説,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過度重視品牌宣傳,而不是找一個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方式,來宣傳品牌。
他舉例,很多企業想學習世界大品牌,如可口可樂如何進行世界營銷,卻忽略可口可樂的世界營銷背後,到底擁有怎樣的世界級管理機制支撐它的宣傳。
建立現代化管理機制
雖然別人讚不絕口,張勇卻認為,海底撈目前的整體服務水平還不盡如人意。他相信與其盲目強調宣傳,更應該建立現代化管理機制。
張勇認為,企業的“幼稚程度”還屬於中小型。他説:“我們達到今天的規模,是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得到的,而不是現代化企業制度化管理的方式得到的。這很危險,如果發展太快,盲目發展,管理跟不上,就是企業死得快最好的方式。”
因此,海底撈走出中國,新加坡的消費者熱情以對,但是張勇卻不像火鍋一樣滾熱,他很冷靜:“海底撈本身成立沒有多少年,雖然有19年的歷史,但和其他國家很多企業相比,還是很年輕。這個時候,海底撈如果説要國際化,還言之過早。”他説:“國際化並不是我們當務之急,而是流程化和制度化。”
他認為,海底撈還沒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理制度,目前面臨的瓶頸,實際上是流程化和制度化。他的擔憂是,如果制度化和流程化做得不好,海底撈發展得越快,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他解釋:“五年以後,海底撈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不行了,管理跟不上,肯定完蛋。第二種可能性是活下來,那五年後一定面臨國際化的問題。”因此,他決定提前五年試一下,如果流程化、制度化成功,那麼必然為五年後的國際化打下基礎。
海底撈的新加坡分店就這樣誕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分店也將在不久後開業。
企業現代化管理四要素
不斷強調企業必須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張勇,曾到長江商學院就讀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為管理理念充電。他認為,要做到現代化管理,企業必須在四方面加強。
●首先,一定要制度化管理。必須公平公正地管理人力資源。
●再來,流程化操作,制度和流程分不開。比方,企業開會要將所有的流程定下來,才可以確保有效地操作。張勇説:“很多大公司可能比較注重這些方面,但小公司可能做得不夠,我覺得很多小公司被搞掉,就是流程化出問題。”
●第三,有效監督,以確保要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能夠一跟到底。
●最後,盡可能地考核數據化。張勇説:“數據化不是你賺多少錢。財務很重要,但如果只以賺錢來考量一個人的能力,就太簡單化。”
張勇説,企業內部下屬向上司匯報工作,經常會出現扭曲的問題,如何做到真實的考核,就必須數據化,考核的原則是不能考核他不能決定的事情。他舉例,如果只看財務數據,考核新加坡的店長能不能賺錢,就忽略很多問題,包括新加坡人愛不愛吃火鍋;店開在新加坡哪個位置、菜價、員工工資、原料價格等因素,都不是店長能決定的。“就好像派到沙漠開火鍋店,一年只來三個驢友,還不吃火鍋的,怎麼賺錢?如果到王府井開店,肯定賺錢,這不是一個公平的比較。”
(文章摘編自新加坡“聯合早報網” 文:趙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