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女性不甘心被當成沒人要的“殘羹剩飯”,她們渴望證明自己是自願單身的而非迫不得已。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外媒稱,在中國,單身男性比單身女性多得多,一些中國女性根本不把婚姻放在眼裏。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每當王女士想換換環境或者某個新的城市有令人振奮的職業機會時,她會收拾行囊,抬腳就走。單身狀態給了她自由,讓她15年來得以在四川、西藏、北京甚至英國——她在那裏讀了研究生——等地安家。
王女士今年40歲,是一名戰略規劃師,雖然獨身不符合對婚姻和家庭有着傳統觀念的中國文化,但她對自己的選擇毫無顧慮。“我喜歡孩子,但不想有自己的孩子,這是我不願結婚的一個主要原因,”她&&,“對我來説,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和事業發展也許比經營一個家庭和承擔家庭責任更重要、更有意義。”
她的家人都很開明,沒有施加壓力要求她成家。
一份全國調查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的適婚年齡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這種性別失衡可能會繼續下去,近日有統計顯示,中國新生兒男女比例為118:100。
文章指出,這種差異似乎對女性有利,因為她們的人數較少,但在女性往往會“高攀”的中國社會裏,有些人——城裏的高學歷、高收入女性——難以嫁出去。有一種説法是:一等男娶二等女,二等男娶三等女,三等男娶四等女,於是一等女和四等男就剩下了。這種狀況導致單身女性越來越多,她們當中有些人在經濟上獨立,決定獨身到底。
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25—29歲女性有22%未婚,大大高於2000年的9%。新加坡的這個數字更高,為54%。美國是46%。
文章稱,在中國,女性到了27歲還沒結婚就會被稱作“剩女”,這是仿傚“剩菜”而來的稱呼。婦聯宣布27歲是結婚的“最後期限”,教育部在2007年把“剩女”列入新詞彙。
根據中國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北京約有1000萬女性居民,其中27歲以上的未婚女性有50萬。
文章稱,中國女性不甘心被當成沒人要的“殘羹剩飯”,她們渴望證明自己是自願單身的而非迫不得已。她們還看到了對婚姻敬而遠之的好處——逃脫了千方百計要把自己嫁出去的強大社會壓力以及嫁不出去的羞辱、尷尬和焦慮。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北京的社會學家胡星斗(微博)(微博)説,隨着社會對婚姻的態度改變,這種單身人士的數量在增加。
“中國已經從一個農業社會轉變成一個基本由陌生人組成的工業社會,跟過去的村子完全不同,”他説,“這種社會看重獨立和自由,現在人們不像以前那麼害怕受到嘲笑,也更加開明,能夠尊重個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