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中國女教師與日籍丈夫在新加坡開發華文學前市場
2013年10月11日 07:08:2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中國女教師與日籍丈夫在新加坡開發華文學前市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來自中國瀋陽的高丹,在2002年33歲時,與年幼的女兒陪同專業平面設計師的日籍夫婿移居新加坡。

高丹來新後,報讀了幼兒教育專業學位課程,也先後加入蒙特梭利幼稚園(Montessori)、美國俱樂部從事幼教工作。之前她曾在瀋陽一家紡織局的幼稚園工作有三年的時間。

學習期間,通過逐步接觸,她發現本地學前教育領域缺乏適當的華文教材。雖有中國大陸、港&出版的教材,可惜因程度不同,無法照單全收。

編寫華文學前教材

2005年開始,高丹集思廣義,與數名志同道合的學前教育班同學合作,結合在中國和新加坡兩地的學前教育專業學識,着手編寫適合本地幼兒的華文教材。這項目共花了約3年的時間完成。其間還特地在不同的幼兒園,以各族兒童為對象進行試用,不斷改進,在2008年出版“丹丹學前華語課程教材”共48本。2011年再版,內容做了30%的修改,並在本地頗具規模的聖雅各堂幼稚園(St James' Church Kindergarten)廣泛使用。

高丹在2009 年開始與南大孔子學院合作,在教育部隔鄰的緯壹園開設幼兒課程。從無到有,由起步時的兩名到今日的80余名學童;老師們將不識中文字、不説華語的孩子,一步步地領着孩子走進華文的殿堂。在2012年教材第3版面世,高丹由此開始與南大孔子學院結為學前華文教材編輯的合作夥伴。

學前華文教材上了軌道之後,高丹和日籍夫婿在2012年開設中心,為不同年齡的幼童提供適合身心發展的華文創意教材和教學法。也在假期提供幼教師資進修和培訓。

深入認識本地多元文化

高丹初抵獅城時,覺得不太適應這裡的氣候環境和生活習慣。日籍先生深受文化大熔爐所綻放的異彩所吸引,帶她們到小印度、阿拉伯街等地方,穿街走巷,欣賞矮樓、古樸的保留建築,逐步走進具不同民族特色的西餐、馬來、印度餐館,以及俄羅斯、中東等食肆;在享受美食、品味異族風情的同時,也探索、觀摩個別餐館的室內裝潢與設計風格,接觸不同文化,汲取其中豐厚的創意養分。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女兒也開始念初級學院,而高丹和夫婿經不懈的努力,事業也穩健發展。除了深入認識本地多元文化,也結識了不少朋友,一家人也充分融入本地生活。對於諸如榴梿和咖喱等的地道口味與生活方式,都能欣然接受和理解。(李喜梅)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李小雨 ) 【字號 打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55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