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彭希哲:中國以房養老應首先解決觀念問題
2014年04月09日 14:41:16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新華網上海4月9日電(記者李小雨 左昊暢)新加坡管理大學—復旦大學治理和發展國際論壇8日在上海舉行。論壇間隙,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人口學專家彭希哲就人口老齡化、“單獨二胎”等話題接受新華網新加坡頻道記者專訪。

    圖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人口學專家彭希哲(左)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 記者 郭小天攝

    記者:在“以房養老”問題上,目前不少中國的公司、銀行都在研究推出相關産品,但推動大都不見起色。您認為造成“以房養老”推動速度較慢的困難在什麼地方?

    彭希哲:第一個是觀念問題。中國人總是希望把財産傳給自己的子女,以房養老這個模式和中國傳統觀念和養老方式都有差距。第二個是中國現在還沒有以房養老的機構安排、政策安排和制度環境。像新加坡、美國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過程,有一套完善的體係。中國未來的房價還存在不確定性,由哪一個機構來做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説法。這些關鍵問題和制度環境的不完善,可能是阻礙我們更大范圍內推廣的一個困難。

    記者:如果由政府主導“以房養老”這一課題,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去做?

    彭希哲:我們首先還是要讓老百姓對養老問題有一個完整的理念。現代老百姓對養老的概念,主要是一方面看政府,一方面看家庭。另外一種是養老資源的動員方式。雖然我們談了很多中國老齡化的現象,但是人們到底怎麼去應對,老年人、家庭、社區怎麼安排老年人生活,目前中國社會還是很缺乏認識。

    以房養老是老人自己把固定資産變成自己可以養老的現金資産,這時候人們就覺得理念上的不一致。我的感覺,政府不是馬上做以房養老本身,而是應該讓全社會關心老齡化、關心怎麼養老的問題。我覺得,首先應該有一個政府主導的啟發點,讓大家知道養老這件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但也不是那麼困難。如果大家把資源安排好了,對各方都是有利的。思想這方面如果暢通了,那麼憑中國人的智慧接下來可以構想出很多政策上的安排。

    記者:中國各地在逐漸落實“單獨二胎”政策。但調查顯示,在很多大城市年輕人覺得因為經濟壓力大不願意生二胎。您認為“二胎”政策的放寬,是否會為中國帶來“嬰兒潮”?

    彭希哲:目前中國每年有1600萬新生嬰兒。按照各個省的基本估計,二胎政策放寬後每年大概能夠多出生兩百萬人,這樣也就是1800萬人,我覺得這還不是“嬰兒潮”。中國在五十年代,每年出生2500萬人,80年代也超過2000萬人,所以即使放開,還是到不了五六十年代那種高峰。當然你可以説它是遞減的“嬰兒潮”,但不見得就一定是一個出生高峰。

    記者:所以即使放寬“二胎”,也並不會對中國的公共服務資源造成過大壓力?

    彭希哲:在五六十年代每年出生2500萬人,教育也挺過來了,八十年代同樣如此。現在還不到那個水準,而現在基本國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都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當然從年輕夫婦的角度來説,教育的要求和期望是越來越高了,如果説他的期望超過了我們的公共教育服務能力,那教育資源自然就會存在短缺的情形。

    記者:我們看到每年過完春節,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會出現“用工荒”。您認為“用工荒”如果持續反覆出現,是否會倒逼中國城市的産業升級?    

    彭希哲:“用工荒”分兩種情形。一種是手工勞動力的缺少,這是客觀上的現象。一方面年輕勞動力的比例減少,另一方面年輕人進大學的比例增高。能夠成為未來潛在勞動力的供給在減少。如果用工荒産生的原因只是以簡單的勞動力進行産業工作的,各個城市的用工單位都找不到這種人,那麼它只能通過産業升級來解決。但是簡單勞動力産業在中國還是佔有很大比重的,某個城市可以通過産業升級來解決“用工荒”,但是對整個中國來説勞動力仍然存在短缺。

  另外一方面低端勞動力也和家政工相關。隨著中國社會逐漸出現老齡化現象,我們對家政工的需求會越來越高。現在是需求簡單勞動力,將來會變成不需要很高的學歷,但是要具備很好職業訓練的工種。這部分人也是我們過去短缺的,過去簡單便宜的家政服務以後也可能消失。這時候就不是倒逼産業升級,而是倒逼家庭改變生活的模式了。

    可能出現的情形是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父母承擔一部分功能。也可能是在社區中間,由市場來提供的公共服務會越來越常見。所以我們説“用工荒”,一方面如果它是和簡單勞動力相關,它會倒逼産業升級。另一方面和家政相關,可能會改變整個行業的公共服務提供形式。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余南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371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