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本地三大自助團體的個人月捐,預計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調。新加坡政府已收到來自華社自助理事會、新加坡印度人發展協會和新加坡歐亞人協會,有關調整個人月捐額和增加籌款的申請計劃書,並已着手探討。
新加坡政府也計劃根據這三大自助會調整後的捐款額及籌款情況,增加它們的配對資助額(matching grant)。有關增幅的具體細節將在今年較遲時候公布。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代部長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黃循財,昨早在武吉巴督東結束部長訪問選區活動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宣布了上述消息。
新加坡本地共有五個族群自助團體,它們是華社自助理事會(Chinese 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uncil,簡稱CDAC)、新加坡印度人發展協會(Singapore India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簡稱SINDA)、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Mendaki)、馬來專業人士協會和新加坡歐亞人協會。
黃循財説,華助會除外,新加坡政府多年來都向其他三大族群自助會每年提供固定金額的配對資助,馬來、印度和歐亞族群自助會分別獲得每年400萬元、170萬元和20萬元的額外資助。
黃循財解釋,華助會過去並未獲得每年配對資助,是因為華族社群佔新加坡大部分人口,華助會相對有較多能力和資源自行籌款。不過,華助會在1992年至1997年間,曾獲得一筆1000萬元配對資助款項。
他強調,新加坡政府這次在三大自助會計劃調整捐款額的基礎上,考慮增加給予自助會的額外配對資助,以此支持和肯定它們多年來為各自社群所做出的貢獻,並希望通過新加坡政府及社區的共同努力造福人民。
他説:“各族群的自助會在提供社區援助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目前,我們在研究申請計劃書的細節,包括調整現有的個人月捐額和舉行籌款活動以獲得更多款項,更好地服務各族社群,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和個人。當各自助團體敲定了相關細節並開始落實計劃時,政府也將付諸行動,增加它們每年可獲得的配對資助額,或是像之前的華助會一樣,提供一次性的資助。不過,具體實施細節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去年,新加坡政府把給予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Mendaki)的每年配對資助額,從400萬元增至500萬元,協助馬來回教社群推廣各類活動和計劃。
根據法律自動扣除
根據新加坡法律,所有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工作人士,每月按照收入自動扣除一定數額的薪水,作為各族自助會的捐助款項。不過,人們可以申請退出,也可申請增加每月的捐款額。目前,月薪在2000元以下的華族,每人每個月自動向華助會捐獻5角,2000元以上者則捐1元。
華助會和印度人發展協會對政府計劃增加資金援助感到高興。
新加坡衞生部長顏金勇也是華助會董事會主席。他昨天在一項華助會活動上受訪時説,雖然華助會推出的項目會隨着時代而改變,但核心目標仍舊是幫助華族社群自力更生,力爭上游。
印度人發展協會首席運營官拉維則透露,過去三年來,巨大開支導致協會連續三年面臨運營虧損。
因此,他希望借助調整後的個人月捐和政府資助,推出更多活動和計劃,給予印族社群更深入和全面的援助。
一名劉姓居民(38歲,部分時間幼兒園教師)月入不到2000元,目前每月給予華助會的月捐額只有五角,不過她並不介意增加捐款。
她説:“我覺得每月捐款兩三元可以接受,這可能只是一杯咖啡的錢,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每個人多捐助一點,就能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