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拍賣季,西泠印社拍賣總是最後一位登場。今年,為了騰出更充分的時間籌備10周年秋拍,春拍季,西泠印社拍賣成了“第一名”。
4月30日至5月2日,西泠印社2014春拍在杭州世貿中心預展,5月3日至5月6日,將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舉槌。
本次春拍21個專場,中國書畫、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篆刻硯&、文房古玩、庭園石雕、中國歷代錢幣、油畫雕塑、名家漫畫、當代名家玉雕、中國陳年名酒等各門類佳作,與往年相似。但不同的是,不少拍品很有意思,更強調人文色彩,一件拍品往往會勾連出一位名人的前塵往事,來先講兩個,給大家提提神吧。
魚鴨鳥皆白眼
八大山人畫出倔強之氣
古代書畫專場,有一張簡單到極致,又意味到無窮的作品——清八大山人的《魚》。
這張畫作於1694年,整個畫面裏,只有一條魚,一首詩。仔細看,魚有點不同,像是正翻着白眼瞪着畫外之人。
直至今天,還有許多畫家熱衷於畫“白眼”的魚、“白眼”的鳥,學的都是八大。早在300多年前,八大山人就在花鳥畫裏發明了“白眼”,還把它發揮到了極致,稱他為“白眼鼻祖”,恐不為過。
八大山人,又叫朱耷,清初畫壇四僧之一。他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他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朝忠心耿耿,以遺民自居,不肯與清朝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筆下的魚、鴨、鳥等,皆“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
有人説,正是在八大筆下,“白眼”成了一門藝術。
有人認為,八大在畫作上的署名,常把“八大”和“山人”豎着連寫,前兩字看上去像“哭”字,又似“笑”字,而後兩字則類似“之”字,那意味着哭笑不得。
在這次西泠印社拍賣的這件《魚》中,“詩”也值得留意——“到此偏憐憔悴人,緣何花下兩三旬。定昆明在魚兒放,木芍藥開金馬春。”
有專家分析,這第三句的“定昆明”,是指陜西長安的定昆池。野史中説,唐中宗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曾請求將長安縣西南的昆明池賜給她,中宗不同意,於是她找民伕自鑿定昆池。“定”字含有抗衡的意思。一字之改,將八大心中唸唸不忘的“明朝”給點了出來,這個“明”字,正是八大一生的心結。
創作這張作品時,清兵已經入關50年,八大也已是68歲高齡的老人了,但他懷明仇清之心,仍未改變。
西湖邊造別墅
成就康有為的老少戀
中外名人手跡專場,已是西泠印社拍賣每年最受大家喜歡的板塊。尤其是預展時,在字裏行間尋覓名人心境,是一份平常人都可以分享的快樂。
這次的中外名人手跡專場裏,推出的康有為書法作品,很有意思。這些作品基本作於戊戌變法之後,大部分是康有為晚年的作品,書風老辣,氣度泊然。
這其中,《一天園菊咏》裏説的,正是康有為在杭州構築別墅“一天園”的故事。
一天園位於丁家山畔,1921年建成,佔地30余畝,主體建築“人天盧”,是康有為的居所。
關於這個寓所,有一則康有為和劉莊主人、晚清進士劉學詢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恩怨。
劉學詢是康有為的死對頭,曾經因為康有為被處罰過鉅額銀子,也刨過康有為的祖墳。兩人還曾經互相派人刺殺過對方。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莊被充公,作為當時浙江省政府的高級會所。康有為受邀入住劉莊,讓劉學詢大受刺激。劉學詢千辛萬苦贖回劉莊後,康有為乾脆在劉莊隔壁買了一大塊地,還把房子建在丁家山上俯視劉莊。這座一天園又稱康莊,建造歷時4年。一天園在建造中,62歲的康有為在北山路邂逅正在西湖邊洗衣服的19歲船家姑娘,她成為康有為的第六位夫人。
1927年,康有為去世,當時的浙江省省長張靜江下令查封一天園。
解放後,一天園併入劉莊,成為杭州西湖國賓館的一部分。
從藝術角度看,《一天園菊咏》等詩稿書寫精到,雖為小字,卻有大字開闔之勢,用墨枯潤相間,行筆方圓相濟,蕭散超逸,凝整沉着,更難得的是字字關情,融情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