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6月8日文章,原題:16次乾杯! 在中國的餐桌上,每個人都要和每個人乾杯,而且不僅是一次。這種飲酒禮儀讓人膽戰心驚。
對中國人來説,商務餐是一種禮節。人們見面,坐下吃喝,時間也就一個半小時,但卻是“超負荷的”。席間,談話幾乎不可能,因為必須時刻準備碰杯。
飯局以冷菜和炒菜開始。會有官員站起來,&&自己的喜悅,然後向我們乾杯。“乾杯”意味着一口飲盡杯中的烈酒。而且,玻璃杯裏的烈酒是不能剩的。客人為表達自己的喜悅,也得“以乾杯回敬”!然後,大家繼續享受食物,之間又是幾次乾杯熱身。上了魚之後,又要乾杯兩次。
如果不想乾杯,有兩個藉口。原則上,女性可以不參加飲酒禮,正在服藥的人也可豁免。其他藉口不會被容忍。作為女性,我可以不接受飲酒挑戰。但我不想被視為弱勢群體。而且,我比大多數桌上的中國人都要高大。歐洲人本來就有飲酒基因。所以,即使是56度的中國烈酒,我也可以一飲而盡。飲酒後,綠茶和炒雞塊可以幫助解酒。中國的食物不是特別健康,但非常適合作為飲酒游戲的下酒菜。
我們幹了多少杯?16杯!這個數字令人震驚,但因為是用小玻璃杯飲的,所以嚴格來説還真不多。我很快回到自己的房間,喝下一公升水,當然也錯過了酒店酒吧的狂野節目。(作者安德雷·迪奈爾,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