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23日,新加坡民眾悼念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圖片/CFP
昨天上午8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後用馬來語、華語和英語發表電視講話,發言中他哽咽致詞:他的地位無可替代,希望新加坡繼續繁榮。
作為李光耀的長子,在父親去世之後,李顯龍將臉譜網頁的主頁封面置換成了一張李光耀的黑白照片,以示對父親的紀念。同時被緬懷的,還有李光耀為新加坡留下的政治遺産。
“由始至終,李先生最關心的就是新加坡的存亡。他把一生奉獻給新加坡,致力團結全國人民,激發大家自力更生。”公開發言中,李顯龍一度哽咽地説道,“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團結一致,讓這個他付出畢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
新加坡式民主
英國同意新加坡自治後,李光耀及其帶領的人民行動黨於1959年贏得自治邦首次立法議會選舉的多數席位,李光耀出任總理,人民行動黨自此登&執政。此後,人民行動黨取得了長期穩固的執政地位,有關新加坡反對黨是不是“參政議政”花瓶的探討也從未停止。
李光耀曾公開闡釋他對於新加坡民主模式的見解。“我們必須始終記住,我們不是像澳洲,或新西蘭,或加拿大,或英國,或美國那樣的一個普通的國家。在那些國家,人們可以投票給某一黨派或者另外一方,然後生活仍將繼續。可如果我們也那樣做,新加坡奇蹟將成為泡影。”他説。
新加坡實行自由結社與代議制民主。李光耀認為,對於一個沒有自治傳統或自治歷史的國家來説,自由和公平的選舉並不是它邁出民主第一步的最好選擇。“如果沒有充足準備,選舉就會成為人們發泄怨氣的方式,他們不滿現任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就會投票給反對派。”對於李光耀的治國模式,曾有輿論賦予其“威權主義”的特徵。其病逝後,新加坡會否延續此種治國模式也備受關注。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給出的答案是“暫時會”。他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分析,“現在新加坡的治國模式就是李光耀設計的,而且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未來如何?這個世界沒有一勞永逸的治國模式,變革在任何體制下都是最活躍的因素。不過,適應自己的變革才會有紅利釋放,否則就是動蕩與紊亂。新加坡的現在,不代表未來。”
法治國家
昨日,新加坡最高法院也表達了他們對於李光耀逝世的哀悼之情。
北青報記者獲悉,新加坡大法官梅達順代表該國司法界人士,向前總理李光耀的辭世致哀,在公開聲明中&&:“李光耀先生一直都是法治社會的提倡者,自他擔任總理以來,便致力於根除公共機構的貪腐行為。”
梅達順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第一任總理,同時也是該國律師界備受尊敬的一員。在李光耀為新加坡設下的願景中,一個由獨立和清廉司法部門領導的司法制度,包括一流的法律學院、強而有力的專業和優秀的司法服務等,是最為重要的。
早前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的李光耀,學成歸國後,擔任執業律師,並在幾個工會出任法律顧問。在他治下的新加坡,經過多年發展,也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法治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新加坡建國至今共制定法律400多種,憲法、國會法令與附屬法規、司法判例、法律慣例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
評論認為,新加坡法律制定範圍非常廣泛,從政府權力、司法責任到民族宗教,從商業往來、交通規則到旅店管理,一直到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無所不包。新加坡已是一個法律關係滲透到國家、社會、家庭各個細節層面的法治國家。
廉潔政府
“要保持政治生命,只有簡單而明顯的辦法:履行你的承諾;別讓你的政黨腐敗墮落。”早在1956年的一次講話中,李光耀便表達了對於廉潔政府建設的雄心。
新加坡內閣部長從1994年起實行高薪酬制,總理和部長的薪水居全球之冠,其“高薪養廉”的模式也成為不少國家的觀察對象。除了高薪酬,新加坡還通過大大小小的法律法規,對官員的權力與責任以及國民的行為規範進行約束。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利華向北青報記者&&,新加坡實行的“廉政基金制度”讓他印象深刻。
他介紹,中央公積金制度規定一個公務員每月可獲得月薪33%的公積金,工作時間越久,所得積蓄越多。而公務員在退休前,除購買政府組屋、為子女交納學費等規定用途外,不得動用公積金。“如果在職時廉潔奉公,沒有貪污腐敗和違法行為,退休後,全家生活富裕,安居樂業。但如有貪污、受賄等違法行為的,則依律一律全部撤銷其公積金,使公務員、尤其是任職時間長的公務員不敢輕易冒險。”
分析認為,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國家和社會資源並大量進行政府投資的政府,其間錢權交換的機會很多。但由於新加坡反腐制度的健全,再加之公共管理和運作方法的不斷優化,使得新加坡服務型政府的特點在廉潔高效上得到體現,政府得以為公眾提供了大量低成本與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平衡外交
在張利華看來,李光耀是小國裏的“大政治家”。“除了治理國家,他對國際政治也有貢獻,中美關係、兩岸關係他都有自己的分析和見解,比如勸告美國人不要把中國人當成敵人,再比如中國崛起方面,他預測未來將走向中國世紀,成為經濟強國。”
張敬偉向北青報記者&&,新加坡是東南亞重要國家,也是美國的朋友,在大國間具有獨特影響力。“李光耀是大國平衡外交的高手,他的後繼者無此高超藝術,這是新加坡亟須思考的命題。”在他看來,大國平衡外交是項技術活。
“在新加坡,李光耀代表了一個時代。無論是帶領新加坡走出一條獨特發展道路,還是在發展對華友好關係方面,李光耀先生做出了他們那一代人的貢獻,令人欽佩。”中國前駐新加坡大使張九桓説道。
追問
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政壇二問
一問:新加坡政壇穩定性是否遭受影響?
李光耀病逝後,外界普遍對新加坡政壇的穩定性給予高度關注。
在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看來,新加坡已經進入後李光耀時代,但李光耀病逝暫時不會對新加坡政壇造成太大影響。
他&&,“現在的領導人和政府架構都具備豐富的治理經驗,新加坡人也滿足於這種保姆式的國家治理模式。無論基於權力慣性還是民生習慣,新加坡政壇均可維持一定的穩健。”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講師查雯曾在新加坡有過生活經歷,她分析指出,2011年李光耀卸任內閣資政後,其實也就不再干預新加坡的任何內政了。“以前李光耀是以非常強勢的姿態對待執政,他的核心理念是新加坡應該是一個以精英領導的社會,也就是説少數精英就可以把社會繁雜的問題解決掉。如果説李光耀逝世後新加坡可能迎來什麼變化,就是新加坡社會更加多元化,大家更多以批判的方式去看政治。李顯龍和李光耀的區別在於,沒有那麼強勢了,更願意根據選民的需求調整政策。”
中國前駐新加坡大使張九桓向北青報記者&&,這幾年,新加坡政府也對自己的執政策略實行了一定調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李光耀做了他那代人的事,那是過去。新加坡以後怎麼走?從現在來看,肯定堅持李光耀的道路,而未來新加坡還會繼續繁榮下去。”
二問:人民行動黨執政地位是否遭遇挑戰?
2011年新加坡大選,李光耀長子李顯龍領導的現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得60.14%的得票率,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儘管在議會中仍佔絕對優勢,但國會最大反對黨——工人黨的崛起勢頭已不容忽視。
張敬偉分析,目前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的地位仍很“強大”,但執政黨的地位在每次選舉中都會有挑戰。“李顯龍總理也意識到這種危機感,也在主動改變,而且自信會在變革中更好。未來如何,則看執政黨如何順應時代變化調整執政方略了。”
他特別指出,年輕人是國之未來,必須關注其所想所為。“讓年輕人參與到新加坡政治生活中來,是人民黨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自認為是民主國家,如何構築讓年輕人滿意且維繫國家穩定繁榮的民主,才是最大挑戰。”
本組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見習記者 趙萌

李光耀十分崇拜諸葛亮
小國總理成就歷史偉業
新加坡降半旗哀悼7天 奧巴馬等多國領導人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