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2020/10/15 13:38 約6分鐘
天氣漸涼,秋招季也如約而至。進入10月,開放崗位的企事業單位逐漸增多,“搶人”大賽逐漸升溫。
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這個一年中規模最大、最密集的招聘期,是不容錯過的機會,也意味著求職正式拉開帷幕。在這個特殊之年,秋招注定更受關注。思客通過數據盤點今年秋招的那些“不一樣”。
BOSS直聘發布的《2021應屆生秋招早鳥報告》顯示,今年秋招早期人才需求回暖,較2019年同期上漲4.5%。從城市看,新一線城市對應屆生的吸引力增加。
騰訊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計劃,將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去年提升42%。字節跳動為應屆生開放了6000多個崗位,超過該公司往年同期招聘規模。
令人欣喜的是,武漢招聘需求全面復蘇。2021屆應屆生招聘需求回歸全國前十,在新一線城市中位列第三。
民企成校招市場需求“主力軍”。調研數據顯示,民營企業以數量大、行業分布廣的特點,在尋求更大發展內驅力作用下,對高素質員工及高科技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在招聘市場中佔據68.9%。
空中宣講、線上招聘成秋招首選。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之後,在高校疫情防控管理措施的影響下,線下招聘會有“縮水”的情況。梧桐果調查數據顯示,65%的受訪企業表示從2021屆的秋招以及明年的春招都不再進校園,而是將空中宣講會、招聘會作為校招首選。
“金三銀四”有些冷清,“金九銀十”提早到來。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企事業單位原計劃的春招工作以及多個省份的公務員招錄考試延期至下半年舉行。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國內經濟運行與人才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回暖,不少企事業單位為了把上半年的“損失”補回來,本該9月開始的秋招,7月就已逐步開啟。各行業頭部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大廠”秋招時間有所提前。
與此同時,2021年度國考同比去年擴招了6.62%,共招錄25726人。其中,2021年應屆生招錄人數佔比57.4%,往屆生招錄人數佔比42.6%。
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以來,為促進就業,相關部門已出臺近40項政策。這些政策將在一定時期內延續,為畢業生提供更廣的就業空間和更多的選擇機會。
就業方向更多元,慢就業和自由職業受關注。突如其來的疫情攪亂了部分畢業生求職的節奏。除了2021屆畢業生,還有一些未找到心儀工作的2020屆未畢業生和較往年更多的“海歸”畢業生將參與今年的秋招。因此,根據形勢調整相對較高的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專業對口仍是市場供需匹配的主旋律。智聯招聘大數據監測2017-2019年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當前從事的職業的關聯情況發現,職業與專業的匹配度整體較高。其中,開發、制造、機械相關技術類崗位人才主要來源于工科類專業;而經管類專業主要集中在財務、銀行、投資等商業性質較強的崗位。
數字化新發展機遇受關注。以互聯網/IT行業為例,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商用5G等領域因招聘職位多、發展前景好等原因成為畢業生的“重點關注對象”。
今年7月,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9個新職業中,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與互聯網相關的職業佔5席。一些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的高校畢業生選擇抓住新機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一些高校也將開設網店、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納入就業統計指標范疇。
醫藥行業成“風口”,白衣天使受歡迎。據前程無憂聯合應屆生求職網《2020中國優秀大學畢業生需求和求職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醫科畢業生的求職感覺最好,覺得“求職難”的學生比例最低。生物制藥、醫療、防護和檢測産品行業招聘需求量提高。
求職者的責任心、抗壓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最受企業關注。有分析認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用人標準,思維能力、行為能力等可通過工作實踐不斷習得,而責任心和抗壓能力則更多依賴于個人品質。
願每個年少有為的你
都能找到心儀的工作
讓夢想起飛!
參考資料:
1. 《海歸求職,用好“應屆生”身份(就業直通車)》,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10月14日.
2. 《高校提前打響2021年“就業戰”》, 中國青年報, 2020年10月12日.
3. 《“春招”變“秋招”,等待中仍有希望》, 工人日報, 2020年7月7日.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策劃:劉娟
監制:李曉雲 湯輝
作者:王鑫蓉 楊柳 黃潔心
設計:趙薇
編輯:宋敏榕
校對:解軼鵬
有 8 位網友推薦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