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10/30 09:33 約7分鐘
▲公共場所的AED急救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有幾起地鐵乘客心臟驟停、突然暈倒的事件,引發了公眾關于地鐵站為何不配置急救設備的討論。10月27日,一則好消息傳來——北京市已啟動軌道交通車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配置工作,預計到2022年底將實現設備全覆蓋。
AED為何被稱為“救命神器”?在地鐵中如何利用AED“伸出援手”?使用AED“見義勇為”出現意外是否需承擔法律責任?我們一一為大家解答。
AED全稱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于徒手心肺復蘇。
▲地鐵站AED的安裝。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AED作為自動體外除顫儀,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須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操作者即可使用,即使在擁擠的地鐵站,也能在“黃金四分鐘”內與“死神”搶人,挽救身邊人寶貴的生命。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哪兒能找到AED設施。
據了解,AED設備安裝工作按照“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有序推進。當前,在北京地鐵1號線、4號線等主要站口都可以發現AED急救設備的身影。
▲1號線天安門西站,圖片來源:北京地鐵
各地鐵車站的AED設備均放置于車站顯著位置,並設有明顯的指引標識。AED上均張貼使用説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
▲4號線西單站。圖片來源:京港地鐵
找到AED,我們應當如何操作?
發現AED,先找工作人員。據了解,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將在年底達80%以上,由經過培訓者實施搶救,搶救效率會更高。
若周圍沒有工作人員,自己也可以上手。AED操作簡單,只要根據錄音指示,接通電源,按動放電按鈕,即可完成心電圖自動分析、除顫。
使用AED只需四步:
1、判斷患者無反應、無呼吸,打開機蓋,AED自動開機,按語音提示操作。同時,現場其他人員撥打120求救。
2、除去患者衣物,按圖示位置貼上電極貼片,並插上電極插頭。
3、AED自動分析患者心率,此時請勿接觸患者。
4、根據AED語音提示,需要時按下亮起的綠色放電按鈕,此時請勿接觸患者。
在伸出援手、搶救生命時,你內心是否會産生這樣的顧慮——救了,卻沒有成功,那麼是否會陷入法律方面的困擾?
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國家早就出臺了“好人法”,保護那些樂于助人的熱心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此條法律保障免除了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讓事發現場的目擊者實施緊急救助行為時無後顧之憂。
▲AED標識。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完善配置——據了解,同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在人員密集場所配置的AED數量仍有較大差距。早在1990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就開始了除顫計劃,明確要求AED的安裝,如今已經將心源性猝死救援成功率提高到了52%。中國在2006年開創了在公共場所配備AED的先河,但這一股浪潮並沒有席卷到國內各個公共場所。如今北京軌道交通車站AED全覆蓋項目是國內急救設備配置發展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急救設備配置,更好地保障民眾生命安全。
更新設備——現在AED設備還未全部聯網定位,未來北京急救中心也會把地鐵中的AED設備逐一定位,與急救中心互聯,便于撥打120的市民第一時間獲悉周邊AED設備的位置及是否可用。
普及宣傳——根據國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來計算,如果AED普及到位,每年至少有27萬人可以得救。而當前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市民不敢救,也不會救。就像上文提到的“好人法”,很多人就並不知曉。只有加強急救知識和“好人法”的普及培訓,才能營造出“人人會急救,人人敢出手”的社會急救氛圍。
在此也呼吁大家,如果在有條件的急救現場,要大膽出手施救,上一秒地鐵站勇敢拿起AED的你,或許就是下一秒的“地鐵英雄”!
參考資料:
1.《北京地鐵有AED了,救人你敢用嗎?》,新京報,2020年10月27日
2.《“救命神器”AED應成地鐵車站的“標配”》,四川在線,2020年10月28日
3.《“救命神器”AED進北京地鐵,一線城市僅廣州地鐵尚未配備》,界面新聞,10月27日
4.《被稱為“21世紀的滅火器”的AED,普及還需要分幾步走?》,界面新聞,10月1日
5.《“救命神器”AED進北京地鐵了 自願緊急救助造成損害可免責》,中國青年網,10月27號
6.《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配置AED設備,目前配置與培訓情況如何?》,央廣網,10月28日
來源:新華網思客綜合
策劃:劉娟
監制:李曉雲
編輯:馬宇聰 張子涵(實習)
校對:郭建偉
有 11 位網友推薦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