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概況
   行政區劃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北鄰壺關,西連高平,西北接長治縣,西南連晉城,東部和南部與河南省輝縣市、林州市、修武縣毗鄰。轄5鎮、13鄉、410個行政村、1312個自然村。總人口25萬人,總面積1751平方公里。

  歷史 據境內發掘的塔水河等處人類遺址考證,陵川縣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就有人類居住。夏商兩代為冀州之城,春秋屬晉國,戰國時期,先屬韓、後屬趙,秦代屬高都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晉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抗日戰爭時期曾分置陵川、陵高等縣,1945年恢復陵川縣。1958年,11月併入晉城縣,1959年7月恢復陵川縣建制。

  地理特點與自然資源 陵川縣為典型石山區。境內萬峰環列,崖懸壁峭,溝壑縱橫。全縣呈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東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撥1797.9米,南部最低點甘河破屋海撥691米。平均海拔1058米。無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年平均氣溫7.9℃左右,冬暖夏涼。森林覆蓋率達到60.3%。縣東部為石山區,中部為土石丘陵區,西南部為平川區。地下有煤、鐵、硫、鋁及大理石、花崗岩、礦泉水等。

  工業 全縣有地方國有企業12家,二輕企業16家、鄉鎮企業1100家。支柱産業有:煤炭、冶煉、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陶瓷、食品加工等,主要産品有:煤炭、生鐵、化肥、二硫化碳、氰化鈉、刃具、水泥、瑪鋼、塑鋼、型材、雙降解膜等,分別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1998年創匯30萬美元。1998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4.4億元。

  農業 全縣有耕地44.29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小麥、馬鈴薯、紅薯、大豆等;經濟作物有黨參、油料、皮麻、蠶桑、葵花、果類等。森林面積7.67萬公頃。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7座,機井14眼,水澆地面積21945畝。1998年,全縣完成農業增加值1.6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045元。

  商業 全縣有大中型商場4個,大中型集貿市場1個,各種專業商店30個,門市部455個,個體商戶5600戶,從業人員1.4萬名。199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28億元,城鎮集貿市場成交額3218萬元。

  交通郵電 幹線公路有沁輝公路,境內全長352公里。有省道4條121公里,縣道9條231公里,有出省客運班車線5條,出縣班車線9條,縣內班車線19條。電信局1個,郵政局、所14個,市話交換機容量達6000路端,市話用戶達4291部,農話建成4個模塊局,9個自動交換點,農話用戶達到758部,公用電話190部,同時還建成英特網。數據通迅網和多媒體通訊網。

  文教衞生 全縣有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20所,職業中學2所,小學549所,教師進修校1所,幼兒園23所。縣、鄉醫院21所。古代著名人物有金代武氏三狀元、金代教育家元好問之師郝天挺,元代國信使郝經等。現代人物有中共山西省委原第一書記衛恒,作家韓汶州 ,電影《上甘嶺》編劇崔家俊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崇安寺、西溪二仙廟,禮義崔府君廟、南吉祥寺、北吉祥寺等。主要風景名勝有西溪、黃圍洞、王莽嶺、棋子山等。


新聞熱線:0351-4291587、4292398

廣告服務: 0351-4295489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製作單位: 新華社山西分社 電子郵箱: xhsx@xinhuanet.com
版權所有: 新華通訊社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最佳瀏覽方式:IE4.0以上版本 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