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北美最接近北極圈的城市
2017-11-21 13:12 來源: 人民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從迪納利國家公園乘車再向北行,依然美景如畫  于世文  攝

  從迪納利國家公園乘車再向北行,依然美景如畫 于世文 攝

  費爾班克斯是我們阿拉斯加之旅的終點,也是我們至今到過的地球最北的城市。8月30日揮別迪納利國家公園,上午10時,乘荷美郵輪安排的旅遊巴士繼續北行,經201公里的車程,中午時分抵達費爾班克斯,在切納河登上游船、探尋因紐特人的原始村落,這是阿拉斯加4日陸地遊的壓軸節目,也是荷美郵輪11天阿拉斯加之旅的“片尾曲”。

  尼納納小鎮的故事

  離開迪納利國家公園木屋度假村,旅遊巴士向北在山谷中穿行。司機兼導遊川沃斯説,若在陽光燦爛的晴天,途經山谷時能夠清晰地看到迪納利高峰。遺憾當日天色陰晦,但向左眺望,雪山溪流、森林苔原依然令人驚艷,車窗外與公路平行的塔納納河水靜靜流淌,河畔草木蔥蘢,野花綻放,還是美麗的自然圖畫。行車一個多小時之後,抵達尼納納(Nenana)小鎮,停車小憩。下車後,川沃斯指著鎮口的三角形木架向大家介紹了小鎮的奇特風俗。他説,1917年,一些在小鎮附近塔納納河工作的鐵路工人創造出一種有獎競猜活動,他們湊齊800美元作獎金,讓人猜測塔納納河冰層解凍的時間;從那時起,此活動從未中斷,它已成為小鎮的節日,參與者越來越多,如今已形成累計30萬美元的競猜彩票,競猜的唯一題目依然是塔納納河冰層解凍時間。特制的三角形木架是置于冰河上的標誌性設施,木架倒下的時刻就是河冰解凍的時間。後來,斯坦福大學兩位科學家將小鎮所存冰河解凍彩票視為非常完好的氣候紀錄,證實百年來塔納納河的解凍日期平均提前5.5天,從而獲得全球氣候變暖的新證據,小鎮的有趣遊戲竟為氣象科學做出如此巨大貢獻。

  在小鎮入口處漫步,小鎮資訊中心的木房子、二戰中小鎮印第安人抗戰的紀念雕像和塔庫酋長(Taku Chief)的船都成為大家拍攝的景物。天色陰沉,雨絲飄落,走過馬路進入一間便利店。在小店鋪前面的馬路邊上一個賣爆米花的小童引人注意,這孩子至多6歲,他披著一件藍色鬥篷在風雨中賣爆米花,身後就是他媽媽經營的小小便利店。進入店內還見到兩個更小的孩子,原來是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在謀生,賣米花的是最大的孩子,不少遊客都買了孩子的爆米花。在開車之前,只見那位母親抱著最小的孩子,扯著賣米花的大孩子冒雨穿過馬路,母子仨登上大巴來感謝司機和車上乘客。這幕動人的場景令人難以忘懷,千萬不要以為超級大國裏遍地都是富翁。

  北美最接近北極圈的主要城市

  繼續北行,川瓦斯在途中不時介紹費爾班克斯,他説,這座位于切納河畔的城市,是州內費爾班克斯-北極星自治市鎮行政體係中一個具自治地位的城市,也是與阿拉斯加首府朱諾並列的州內第二大城市。它是淘金年代興起的都城,1901年在城北19公里處的河谷發現黃金,這裏成為淘金者的定居點,1902年建鎮,1906年設市,當年從這裏修到西沃德的鐵路就是為了把這裏挖掘的黃金運到西沃德港裝船。隨著金礦開採已盡,這條鐵路早已不是黃金鐵路,如今鐵路列車成為運載遊客的觀光列車。現今的費爾班克斯擁有3萬人口,文化教育、旅遊業發達,工業以鑄鐵、礦山設備、木材加工、紡織、皮毛、化工、造紙業為主,這裏是阿拉斯加鐵路和由美國本土經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公路終點,設有國際機場和空軍基地,還有宏偉的輸油管道係統,因此,它是阿拉斯加北部一座重要城市。費爾班克斯是北美最接近北極圈的城市,它處在北極圈之南190公里處,位于北緯65°,這裏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暫溫涼,白晝長達22小時,在冬至和夏至能看到永夜和永晝的景象,許多去北極圈或看北極光的遊客都從這裏出發。“極光白夜秋草黃,荒原公路北冰洋”,這“荒原公路”就是指從費爾班克斯通向北極圈的道爾頓公路。凡從費爾班克斯到北極圈的遊客,都會獲得一張官方頒發的《北極圈探險證書》以紀念不尋常的旅行。川瓦斯還説,世界上能看極光的國家有美、加、俄、北歐國家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這些國家都有處于極光帶的城市,一般其緯度在南北緯66°左右。費爾班克斯處在65°N,常年處于極光帶中心;且其北面有山脈阻擋北冰洋寒流,森林覆蓋率達23%,氣候常年溫潤、晴朗,天時地利,使其擁有觀賞極光的優越條件。全球只有費爾班克斯除夏季外,春秋冬均可觀賞極光,全年有243天抬頭能見極光,且是漫天極光,不是在其他地方所見的條狀極光。因此,費爾班克斯被稱為全球當之無愧的“極光之都”。我們是初秋來到這裏,不是觀賞極光的最好季節,但川沃斯説,據氣象預報,當晚很有可能看到極光。

  乘遊船觀賞切納河風光,遊覽原住民村落

  旅遊巴士約在下午1點抵達費爾班克斯,川沃斯把遊客送到位于霍斯頓(Hoselton)路的遊船碼頭。我們在遊船碼頭大餐廳用過午餐後,即刻登上發現號蒸汽遊船,開始切納河觀光之旅。白色遊船共分4層,約載千余名遊客,室內室外均有座位,船上免費供應咖啡,安全、服務與景點解説都很到位。登上游船4層,切納河風光盡收眼底。河面寬闊,水準如鏡,清澈的河水靜靜流淌,在時隱時現的陽光照耀下,河面上閃著點點銀光;切納河兩岸挺立著茂密的樹林,還有大面積向遠處延伸的碧綠草地,綠林深處不時閃現出一座座造型別致的洋房,房前河畔設有遊艇碼頭,顯然,這些房子是當地富裕人家的別墅。遠山近水,綠意盎然。兩岸未加修飾的切納河,顯得質樸、純凈,呈現獨特的天然美。鑒于阿拉斯加多山多湖、地面交通不暢和民眾出行的需要,在切納河面和上空見到許多私家水上飛機,岸邊還設有水上飛機碼頭。雪橇犬訓練營是在切納河畔見到的奇特景致。船上導遊介紹説,狗拉雪橇是阿拉斯加古老的交通方式,世界上只有阿拉斯加雪橇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能拉雪橇。雪橇犬必須體型勻稱、肌肉發達、強壯而有耐力,能適應冰天雪地的環境。阿拉斯加每年都會舉辦世界著名的“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大賽,2016年就有85支參賽隊、歷經9天完成1000英裏(約1609公里)的賽程,這對雪橇犬及其主人或馴犬師都是極其嚴峻的考驗。雪橇犬在阿拉斯加是受人尊敬的動物,人們把不能再拉雪橇的高齡犬稱為退休犬,退休後的雪橇犬會有人領養或被安置在雪橇犬養老院養至終生。看到河畔有很多馴犬師在對雪橇犬進行各種訓練,也看到黑白、紅棕或灰色的雪橇犬拉著帶輪子的雪橇奔跑的景象,真是一道罕見的風景線。

  遊船行至因紐特人村落便靠岸停下,遊客下船後跟隨一位帥哥導遊遊覽因紐特人村落。導遊説,遊客中有人會聽説過“愛斯基摩人”,這是阿拉斯加印第安人對因紐特人的稱呼,“愛斯基摩”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紐特人不喜歡這個歧視性稱呼。這個民族應是萬年之前東北亞蒙古族的後裔,當今世界上約有13萬因紐特人,約有一半在阿拉斯加,其中3萬人住在安克雷奇以西700多公里處的阿基亞克地區,在北冰洋沿岸也有6個因紐特人村落,其中巴羅是全球最大、擁有2200人的因紐特人定居點。導遊先後介紹了因紐特人古時以漁獵與採集野生草莓為生、住草棚穿獵皮的生活方式和捕魚打獵的工具,還展示了他們的禦寒裝備及服飾藝術。遊覽了村落的草棚、木屋及郵局,近距離看到村落飼養的馴鹿與麋鹿,還觀看了土法晾制三文魚的表演。導遊説,如今因紐特人不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民族,因紐特人也讀書、使用手機、上網,也到城市尋找工作。穿著時尚的帥哥説,他本人就是接受過導遊專業訓練的現代因紐特人。在此遊覽很開眼界,祝福村落裏的因紐特人幸福安康!

  切納河由東向西流淌,它在費爾班克斯西南郊區與塔納納河匯合後流入育空河。遊船的遊覽路線就是從市區碼頭到切納河與塔納納河的匯合處。下午5時,遊船返回碼頭,只見遊船公司全體工作人員在碼頭列隊迎接返航的遊客。走下遊船,已是其他景點閉門謝客的時間。費爾班克斯的北方博物館、老金礦遺址及宏偉的輸油管道等景觀,我們已無緣觀看,就去酒店附近的thai house品嘗了不錯的泰國餐。當晚,乘夜航班經西雅圖轉機飛回溫哥華。説來很幸運,就在飛機從費爾班克斯機場起飛後不久,我們竟然從舷窗看到了大面積靚麗的綠色極光,它為我們阿拉斯加之旅畫上了一個令人驚喜的圓滿句號。

  回顧拉斯加之旅,乘荷美郵輪從溫哥華出發先後到達島嶼港口科奇坎、阿拉斯加首府朱諾、淘金小鎮史凱威,觀賞“極地奇觀”國家公園冰川灣,在蘇沃德小鎮走下郵輪換乘現代觀光火車、穿越天然畫廊抵達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雷奇,一路向北進入美國迪納利國家公園,仰望北美最高峰,再北上踏訪北部腹地之城費爾班克斯。11天的旅程,從海上到陸地,從最南部港口到最接近北極圈的城市,涵蓋了阿拉斯加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飽享了風情萬種的視覺盛宴,令人對這片神秘土地心生不舍與眷戀。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總裁亨利曾這樣説,如果你已年老,你應該想盡辦法去一次阿拉斯加;如果你還年輕,請遠離阿拉斯加……因為它的美比世界別的地方都宏大,過早地經歷最美的東西將使你今後的人生索然無味。身臨這方天賜的凈土,才終于知曉亨利如此評價阿拉斯加的緣由。(馮 霄/文 于世文/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何險峰、鞏陽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7460871